…但偶爾也要進行抽查,以免被諸多人精糊弄。
剩下關於軍國大事的奏疏則要細細閱讀,統合奏本意見和內閣票擬意見,深入思考之後才能做出決策。有些分歧過大的,則還要面見當事官員和閣老,進行討論。
如此龐大的工作量,舍人科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陸素瑤先命人查了一下崇禎元年以來的國子監出身官員名單,發現從國變之後就再沒有官員是國子監出身的了。
這就意味著國子監對今上的作用幾乎為零。
加上又是要錢,就連內閣老先生們都看不過眼,所以這封題奏理所當然地歸於“不重要、不緊急”一欄,等有空了才遞呈御覽。
朱慈烺連本子都沒翻開,只看了票擬,便提筆寫道:“國子監知道。”旋即放在一旁。
此時距離國子監上奏,已經過了三個月。距離吳��蹦獾莩剩�慘丫��艘桓鱸隆�
四個月的時間,國子監祭酒都已經換了新人。
新祭酒就是大名鼎鼎的蕺山先生劉宗周。
這位大儒在原歷史時空中因為國亡而絕食而死,在死前大徹大悟,是個不遜於王陽明的大宗師。只不過他沒有王陽明的通達,不曾有過平定禍亂的軍功,所以歷史評價並不高。
對於朱慈烺而言,第一次聽到劉宗周這個名字還是在重生之後。因為沒有前世的人物設定,朱慈烺將劉宗周歸入了“空談腐儒”一類,而且是極其不會說話的腐儒。
身為江南紹興的大學問家,與那麼多勢家往來密切,這位蕺山先生竟然還天真地相信,只要崇禎皇帝做出好榜樣,過著符合道義的儒式生活,天下就能大治。
如果換了別人,可能是勢家的代言人,但劉宗周能做出餓死自己來殉國這麼殘忍的事,可見他是真的如此相信。
最終結果就是崇禎如此文青的皇帝都覺得他迂闊,只是感嘆他的忠心。
朱慈烺起用劉宗周並不讓人意外,因為劉宗周的名聲的確太大,他的兩個弟子黃宗羲與陳確又都在舍人科供職。
如今吏部尚書解學龍其實跟黃道周、劉宗周也都是一路人。
朝野一片呼聲請劉宗周出山,朱慈烺自然沒必要為了一個國子監祭酒的位置為難吏部。
讓人意外的是劉宗周竟然出山了。
劉宗周在萬曆二十五年釋褐,因為母喪而沒有受官,直到萬曆三十二年才北上受行人司行人之職。萬曆朝末年,朝中已經有了黨爭的苗頭,吏治風氣敗壞。有著精神潔癖的劉宗周以侍親為由,辭官回鄉。
到了天啟朝,朝廷以劉宗周“千秋節氣,一代完人。世曰麒麟鳳凰,學者泰山北斗。”將推舉他入閣。
但劉宗周上疏推辭說:“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禮義為何物,往往知進而不知退。及其變也,或以退為進。至於以退為進,而下之藏身愈巧,上之持世愈無權,舉天下貿貿然奔走於聲利之場。”赫然要以自己來矯正士風,砥礪氣節,為“衰世”樹一榜樣。
這樣的人,如今卻也肯入京為官了!(未完待續。。)
ps: 求推薦票,求月票~~!
六六二 無慾常教心似水(2)
是目今的世道比天啟年間強麼?
或許吧,起碼朝廷裡沒有君子小人之爭。
但這並不是因為朝中皆是君子。更多是因為“小人”充斥朝堂,整日裡只會盯著考成科目需要的政績,奔走於聲利之場。
不僅如此,當初黃道周赴京任職,出掌詹事府,為皇太子朱和圭的書法老師,劉宗周曾寫信表示反對,認為國家大臣應該有原則,得先說明過去的是非曲折,不能人主招之則來揮之則去,否則不就像是搖尾乞憐的狗兒了?
這話說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