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次子。不過,這個時候他並不叫高倉健,父母給他取的名字是小田敏正,後來曾經一度改名為小田剛一。
銀屏上的高倉健形象高大健壯,但他在幼年時卻出人意料地瘦弱。他在描述自己的童年時,談起自己如此弱不禁風,“簡直就像動物園裡囚著的小動物”。生長在戰亂年代的他,童年的記憶更多地是與疾病、飢餓或者戰爭相關的。或許就是出於這種記憶,他才在日後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健”。這個瘦小的孩子經常生病,一年到頭經常動不動就感冒或者拉肚子。因為身體孱弱,連女孩子都會欺侮他,他還經常為此哭鼻子。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籠罩在戰爭所帶來的物資匱乏的陰影當中,這個在偏遠的北九州島島島島島的孩子當然也飽受飢餓的侵襲,他像個小貓似的隨便吃別人給他的零食,還為此常常吃壞了肚子,鬧到只能生病住院的地步。迫於無奈,他的母親只能在他的胸前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幾個醒目的大字:“請不要給這個孩子零食吃!”高倉健日後回憶起這段往事時,還幽默地說,這就像是動物園籠子前常見的告示。
身體瘦弱,卻沒有影響孩子頑皮好動的本性。他留存的最早記憶就是自己在四歲那年,學著抽菸玩,結果被香菸燻得暈了過去,失足掉入了家中庭院的水池裡。
昭和十二年(1937年),高倉健六歲,成為了中間小學校的一名小學生。他的體質並沒有增強,多病的他甚至還患上了浸潤性肺結核病,不得不休學療養一年。那個時代的醫療條件仍然相當簡陋,肺病當時被視為不治之症,人們都非常忌諱,甚至會厭惡罹患結核病人。父母為了其它孩子的健康,不得不把年幼的高倉健送到了離家不遠的伯父家,將他隔離在一個單獨的房間裡。一個在病痛和孤獨中掙扎的孩子,又能在此時做些什麼?陪伴他的只有書本和收音機,他日後孤獨而又沉默寡言的個性,或許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養成的。幸運的是,高倉健的母親仍然仍然牽掛著自己病弱的孩子,每天晚上八點半的時候,母親都會準時來探望他,一邊幫他測體溫,一邊關掉收音機,好讓他早點休息。這個孤獨的小孩子,已經依戀上了空蕩蕩的房間裡,收音機迴響的聲音,這聲音會讓他感覺到一絲溫暖,為了多聽一會節目,高倉健不時會耍一點小小的伎倆,他回憶說,“可能我就是那個時候學會撒謊的,有時候甚至謊報體溫表的度數,藉口今天的狀態不錯,央求媽媽多讓我聽一會兒收音機。”
多災多難的小鎮少年(2)
在家人的關愛和照料下,高倉健終於康復了。病癒後的他,只能重讀小學一年紀。在與病魔做鬥爭的一年時間裡,他與書本已經非常親近,養成了熱愛讀書的好習慣,他的閱讀能力提高了很多,還從書中學到了很多課外知識,因此,他的國語和歷史成績在班裡都名列前茅。
這個有些刺眼的轉校生理所當然地成了眾矢之的,他經常遭到欺侮,成為頑童們打鬥的物件。可是,昔日那個病弱的男孩已經漸漸變得勇敢起來了,他不甘心受人家欺負,奮起反抗,有時候還能略佔上風。
在戰爭年代裡,這個煤礦小鎮上的學生們穿著都比較破舊,而在這群孩子當中,高倉健打扮卻相當時尚,他披著類似軍官服的長長的披風,腳蹬著長筒皮靴,喜愛他的父親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穿著太破舊,從緊巴巴的家庭開支中節衣縮食,給孩子們留出了不菲的置裝費,希望他們在困難時期仍然能體體面面地去上堂。但幼小的高倉健卻只能懵懵懂懂地體會到父親的這番愛心,對於這種與眾不同的打扮,高倉健始終感覺很羞愧,他認為“這多難為情啊,真不願意這樣打扮。”
高倉健仍然多災多難,他雖然僥倖擺脫了病魔之手,卻又遇到兩次死裡逃生的經歷。有一次,這個頑皮的男孩掉進了洗煤池裡,在滑溜溜的煤漿中,他不斷掙扎,但是越掙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