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箋》:“此詩始見君王,謂見成王也。曰求其章者,求車服禮儀之文章制度也。”
龍旗陽陽,
5龍旗(qi):畫有蛟龍圖案的旗,旗竿頭系鈴。《鄭箋》:“交龍為旗。”陽陽:鮮明。一說即“揚揚”,旗飄動飛揚之貌。
和鈴央央。
6和:掛在車軾(扶手橫木)前的鈴。鈴:掛在旗上的鈴,一說掛在車衡上的鈴。央央:鈴聲和諧。
鞗革有鶬,
7鞗(tiáo)革:馬韁頭的銅飾。有鶬(qiāng):鶬鶬,銅飾美盛貌。一說銅飾相擊之聲。《鄭箋》:“鞗革,轡首也。鶬,金飾貌。”
休有烈光。
8休:美。《鄭箋》:“休者,休然盛壯。”有:同“又”。烈光:光亮。
率見昭考,
9率:帶領。昭考:皇考。此處指周武王。
以孝以享。
10孝、享:都是獻祭的意思。
以介眉壽,
11介(gài):通“匄”。求。
永言保之。
12永言:即“永焉”,長久貌。言,語助詞。
思皇多祜,
13思:發語詞。皇:大。祜(hu):福。
烈文闢公。
14烈文:輝煌而有文德。烈,有武功。闢公:指諸侯公卿。
綏以多福,
15綏:安撫。一說賜也。
俾緝熙於純嘏。
16俾(bi):使。緝熙:光明,顯耀。純嘏(gu):大福,美福。一說盛大的樣子。
《周頌·載見》是諸侯朝見周成王
並助祭於武王廟時
在祭祀儀式現場所誦唱的樂歌,
表現出後代子孫
對祖先的崇拜與感激之情。
全詩一章可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諸侯初覲周王的情形,
第二部分寫周王率見昭考祭廟的情形。
此詩採用賦法,鋪敘生動,寫得感情真摯,場面隆重,氣氛熱烈,氣勢磅礴。
這是一首祭祀樂歌,
產生於周成王時期,
其祭祀物件是周武王。
周王朝建立不久,
武王便過早地去世了。
繼位的周成王年紀尚小,
政事暫由周公代理,
因此遭到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猜忌,
接著便爆發了“管蔡之亂”。
周公東征三年,終於平定叛亂。
周王朝的統治從此得到鞏固和加強,
出現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的昌盛景象。
當成王親臨朝政之時,
為了“顯耆定之大烈彌光,
彰萬國之歡心如一”
(《詩經傳說彙纂》),
舉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朝見諸侯的活動。
《周頌·載見》就是歌詠這件大事的樂歌。
“《載見》,諸侯始見乎武王之廟也”,
《詩集傳》“昭考,武王也”。
這首詩大體可分兩層。
開頭至“休有烈光”,敘諸侯群至,
朝見周成王的景象。
“載見闢王,曰求厥章”二句,
點明此次諸侯之來,
乃是初次朝見成王;
他們來朝的目的,
更是主動求取禮儀典章。
成王初次臨朝,
諸侯即群至朝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