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地求取典章規範來約束自己,
這說明內亂過去之後,
周成王終於蒞臨天下,
成為諸侯眾星拱月的中心人物了。
出現這樣的局面,
詩人不能不感到興奮。
“龍旗陽陽”四句,以興高采烈之辭,
描述了成王朝見諸侯時的堂皇景象,
具有賦的鋪敘特點:
鮮明的旗幟飄揚,
鈴聲連續不斷響成一片,
馬匹也裝飾得金碧輝煌,
熱烈隆重的氣氛,
浩大磅礴的氣勢,有聲有色;
八方彙集,
分明是對周王室權威的臣服與敬意。
根據《左傳》的說法,
人君昭示“令德”,
就是旗仗,
車飾也都有講究:
“火龍黼黻,昭其文也;
五色比象。昭其物也。
鍚、鸞、和、鈴,昭其聲也。
三辰旗旗,昭其明也”
(《左傳·桓公二年》)。
這樣看來,
詩中著意渲染天子諸侯的
旗仗、馬飾,
就不僅僅是一種熱烈場景的展現,
更是對周家“令德”的由衷歌頌了。
此詩開頭所說的“曰求厥章”,
也由此得到了體現:
即使在旗仗、車飾上,
也讓諸侯大開眼界、
見識了王朝禮儀的威風。
適應著昭“令德”的需要,
詩人對旗旌、鸞鈴、車馬之飾的描摹,
連用“陽陽”“央央”“有鶬”
(即“鶬鶬”的變體)等疊詞,
更加強了誇讚的色彩和音響效果。
所以,寫到這裡,
詩人自己也情不自禁地
把筆讚歎“休有烈光”了。
自“率見昭考”以下為詩之第二層,
接敘成王祭祀武王的情景。
周代的政治以宗法制為中心,
政權與族權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祭祀祖宗是政治生活中的大事。
武王是周朝的開國君主,
又是成王的父親。
周成王作為一代嗣王,
蒞政並朝見諸侯,
其主要儀式之一,
就是廟祭武王。
“率見昭考,以孝以享”。
一個“率”字說明,
此次趕來朝見的諸侯,
全部參加了祭祀活動。
不過主祭者是成王,
諸侯作為助祭,
由周、召二公率領著,
莊嚴地步入廟堂,
開始了虔誠莊重的獻祭儀式。
當祭品供上之時,
廟堂便響起一片祈祝之聲:
“以介眉壽,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活得長久些,
大概是世人共有的願望。
但周天子之祈求長壽,
著眼點更在於長享天下。
古人以為這天下本來是上天賜予的,
所以想要“永保”,也必須祈求上天:
“思皇多祜”——多多保佑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詩開頭句句用韻,
寫到廟堂祈祝之辭,便無韻腳可求。
這大概正如王國維所說,
廟堂頌辭緩慢而凝重,且有鐘聲配合,
故“其聲緩而失韻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