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還沒有張貼名次呢,就進入了宋九的法眼,仕途還會差嗎?若不是等著張榜,他們會鬧著讓張呂二人請客了。
宋九剛到中書不久,便與中書諸大佬一起帶到講武殿。
太監開始宣讀名次,狀元正是呂蒙正,雖然在東華門外就知道了名次,呂蒙正還有些不淡定,說話的語氣都激動得哆嗦起來。
但這屆進士非同小可,呂蒙正,李至,溫正舒,臧丙,馬汝士,王沔,張寵,宋泌,呂佑之,張齊賢,陳恕,王化基,呂龜祥……
可惜宋九隻知道呂蒙正與張齊賢二人。
又於開寶寺賜宴。
這皆正常,接下來就不正常了。
宴要散時,太監宣旨,第一二等進士與九經得中者,立授監丞,大理評事,或通判諸州之職,第三等同出身進士與諸科並送吏部免選,優等注職事判司薄尉,五百名得中者,無論是賜出身的十五屆未中的老油條考生,還是那七個老者九經,皆賜綠袍牙笏,並且赴任官員立給二百緡行裝錢,甚至讓他們到地方上發現了不便於百姓的政務,可以儘快處理,不必上報。
這下子薛居正與沈義倫坐不住了。
他們便一起看著宋九。皇上簡直在胡來,你說言事進諫不以所言而言,不以不能言而不言,那麼站出來吧。(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七章 窅娘
宋九沒辦法,站出來說道:“陛下,此舉不可成常態,須防言行不一,能言未必能行,能行者也未必全部能言,趙括是也。”
趙匡胤不敢放手用人,一直在趙匡義與趙普之間玩平衡之術,結果玩出了事。
然而在科舉用人上,卻一直做得不錯,不管名次多少,先行勘磨,根據勘磨的結果,授任官職。事實讀書讀得好,文章寫得好,未必能做好官員,十餘年來,錄用了一百八十幾名進士,只有一小半仕途坦蕩,其他人因為政務能力差,漸漸淡淡人們的視野。
趙匡義不但這次擇取的名額可怕,要命的直接繞過勘磨這一節,直接給予重職,這還嫌不夠,又給他們便宜行事的權利,那麼置原來那些埋頭苦幹的官員於何地。
行裝錢倒也罷了,雖然二百緡錢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但只有大半人得到實職,幾萬緡錢花費國庫還是能承受的。
可那樣一來,朝廷選官制度就完全破壞掉。
不過宋九並沒有強烈反對。
薛居正與沈義倫著急,盧多遜一直微笑不語。
自此以後,宋朝慢慢進入文人天堂,宋九是有準備的,但這次不一樣。
為何如此,趙匡義大有深義。
趙匡義幕府裡有許多能人異士,柴禹錫、張遜、楊守一、趙鎔、周瑩、王繼英、王顯、 彌德超、 傅潛、王超、戴興、王漢忠、王能、張凝、李重貴、劉用、耿全斌、周仁美、王榮、楊瓊、李琪、趙延溥、張禹珪、裴濟、高瓊、葛霸、桑贊、盧斌、張煦、王延德、程德玄、王延德(與前者同名)、魏震、石普、元達、郭密、傅思讓及李斌等等人。
還有趙匡義派系的官員,例如馮瓚,陳從信。程羽,賈琰。石熙載等等,也勉強包括宋九。
同時還有一直與趙匡義默契站在一線的官員。雷德驤,盧多遜等人。
宮中太監也有王繼恩等人。
然而相比於整個宋朝龐大的官員將士,這點數量並不多。
其他的官員將士有不少是趙匡胤手中提撥上來的。
並且他這些親信中大多數起點很低,不能直接提撥到高位上。
現在扶持,最少還有幾年才能上位。因此這幾年趙匡義大肆用這些新進士提撥重用,正是洗去趙匡胤在朝野中的烙印。
因此盧多遜笑而不語。
宋九進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