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正則明。
能聽到和諧之音才能耳聰,能看到正當之物才能目明。
聰則言聽,明則德昭。
耳聰才能言語動聽,目明才能德行磊落。
聽言昭德,則能思慮純固。
言語動聽而德行磊落,才能思慮純正而穩固。
以言德於民,民歆而德之[6],則歸心焉。
用這些來對待民眾,民眾才能心悅誠服地感恩戴德,就能一心歸附於君王了。
[6]歆(xin):悅服,欣喜。
上得民心以殖義方,是以作無不濟,求無不獲。然則能樂。
君王深得民心而以此來建功立業,所以才能事無不成,求無不得,這種情況下才能講求音樂。
夫耳內和聲,而口出美言,
耳聽和諧之音並且口說動聽之言,
以為憲令而布諸民,
以此來制訂法令而頒佈於民眾,
正之以度量,民以心力,
並用度、量去嚴正規範,民眾就會忘我勞作,
從之不倦,
不怠惰地服從,
成事不貳,
不走樣地完成所有事務,
樂之至也。
這是音樂所起的最大作用。
口內味而耳內聲,
口中品嚐美味同時耳聽聲音,
聲味生氣。
聲音和味道就會產生精氣。
氣在口為言,
精氣在口則為言語,
在目為明。
在眼則為視覺。
言以信名,
言語用來申明號令,
明以時動。
視覺用來觀時導行。
名以成政,
用號令來修明政事,
動以殖生。
用行動來增加財富。
政成生殖,
政治清明又能增加財富,
樂之至也。
這是音樂所起的最大作用。
若視聽不和,
如果視聽不和諧,
而有震眩,
出現耳鳴眼花,
則味入不精,
那麼味入於口也不會精美,
不精則氣佚,
味不精美則精氣渙散,
氣佚則不和。
精氣渙散則無法和諧。
於是乎有狂悖之言,
於是就會有狂亂背理的言論,
有眩惑之明,
有糊塗混亂的看法,
有轉易之名,
有錯亂不定的號令,
有過慝之度[7]。
有謬誤邪惡的準則。
[7]慝(tè):奸邪,邪惡。
出令不信,
釋出的政令失掉信用,
刑政放紛,
刑法政事混亂不堪,
動不順時,
行動違背季節,
民無據依,不知所力,
百姓失去依據而不知該如何出力,
各有離心。
各自都有離散之心。
上失其民,
如此一來,君王失去了民眾,
作則不濟,
想要做的卻完不成,
求則不獲,
所求取的卻得不到,
其何以能樂?
這又如何能愉悅快樂呢?
三年之中,而有離民之器二焉,
陛下在這三年之中就做了兩件使民眾離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