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原名“書”,是一部追述上古事蹟的著作彙編,是儒家五經之一。
它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
記錄了距今約四千年到二千六百年間虞、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宗教、思想、哲學、藝術、法令、天文、地理、軍事等諸多領域的內容。
《虞書》是《尚書》組成部分之一。相傳是記載夏朝之前虞朝之書。今本凡《堯典》、《舜典》、《大禹謨》、《皋陶謨》、《益稷》五篇。其中《舜典》由《堯典》分出,《益稷》由《皋陶謨》分出。
《虞夏書》是古代中國書文獻中最古的一部分,為天下第一難懂之書。原本為《虞書》與《夏書》,後大多亡佚,殘存部分合編入《尚書》為《虞夏書》。
商書,《尚書》的一部分。包括《湯誓》、《盤庚》、《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等17篇。主要記載商代之史蹟。其成書有後人之追記,或有商代之遺文。除前列篇名外,餘為《古文尚書》。
《周書》是中國曆代正史之一,
周書為周朝(北周,557年—581年)的紀傳體史書。
《周書》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
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字和崔仁師等人。
成書於貞觀十年。
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
《周書》重視以時間為主線,
將北周歷史放在北魏分裂
至隋朝統一的長時段下進行探討,
在空間上記載了
與西魏、北周並存的
東魏、北齊、梁、陳等
不同政權的歷史走勢,
其用意在於從時間和空間的雙重維度寫出這一時期中國社會從分裂走向統一的演進趨勢。
《周書》透過寓典志於紀傳之中的方式,
儲存了北周官制建置、州郡變動、
經濟改革與兵制創設等關涉國家運作的
重要典志。
這對於考察北周制度的嬗遞乃至對隋唐制度文明的影響,都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
《尚書》被列為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歷代儒家研習之書。
《尚書》就是上古時代的書,
它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歷史文獻彙編。
《尚書》由伏生傳下來。
傳說是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文集,
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檔案
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蹟著作的彙編,
它儲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
一些重要史料。
《尚書》相傳由孔子編成。
漢武帝時從孔子故宅壁中發現
《古文尚書》(現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
因永嘉之亂全部散失,
後東晉梅賾獻《古文尚書》。
漢初《今文尚書》。
西漢魯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牆壁,
得古文《尚書》,
是用先秦六國時字型書寫的,
所以稱《古文尚書》。
因未列於學官,《古文尚書》未能流佈。
東晉元帝時,《古文尚書》
及《尚書傳》。
《尚書》所錄,
為虞、夏、商、周各代
典、謨、訓、誥、誓、命等文獻。
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獻
是據傳聞而寫成,不盡可靠。
“典”是重要史實或專題史實的記載;
“謨”是記君臣謀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