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六之,太師七之,太史八之,宗伯九之,
農師第一,農正第二,后稷第三,司空第四,司徒第五,太保第六,太師第七,太史第八,宗伯第九,
太保:輔弼國君的高階官員。
宗伯:掌管禮儀的官員。
王則大徇。
然後天子履行親耕儀式。
耨獲亦如之。
收穫時也如此。
民用莫不震動,
農具都動用起來了,
恪恭於農,
大家都勤奮地從事耕作,
修其疆畔,
整治田界,
日服其鎛,
天天拿著鋤具,
鎛(bo):翻土的農具。
不解於時,
不錯過農時,
財用不乏,
國家的財物因此而不缺乏,
民用和同。
百姓因此而和睦相處。
“是時也,
“當時,
王事唯農是務,
天子的事務只注重於農耕,
無有求利於其官以幹農功,
從不要求自己的官員幹別的事而妨礙農務,
三時務農而一時講武,
春、夏、秋三季務農而在冬季演習武功,
三時:指春、夏、秋三季。下文的“一時”,指冬季。
故徵則有威、守則有財。
因此征伐則有鬥志、守備則有財力。
若是,
像這樣,
乃能媚於神而和於民矣,
才能取悅於神靈而得到民眾擁戴,
則享祀時至而佈施優裕也。
祭祀能按時供應而國家用度充裕。
“今天子欲修先王之緒而棄其大功,
“現在陛下打算繼承先王的事業而廢棄那最重要的事情,
匱神乏祀而困民之財,
使供神的祭品匱乏而阻塞民眾的財路,
將何以求福用民?”
以後靠什麼向神祈福、役使民眾呢?”
王不聽。
宣王不聽勸諫。
三十九年,
三十九年後,
戰於千畝,
在千畝發生戰爭,
王師敗績於姜氏之戎。
王室的軍隊被姜氏之戎打敗。
姜氏之戎:當時活動於周西部邊地的少數民族之一。
虢文公,西周時期虢國國君,諡號文公,又稱虢季,虢國上陽人,虢公長父的兒子,虢石父的父親,他是史記中虢文公諫宣王不籍千畝的主人公,是我國古代按籍受稅制度的擁護者。今本《竹書紀年》周宣王十五年(前813年):“王錫虢文公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