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 (第2/4頁)

爾是要人們理解他的用心,他是想讓人面對自己,坦誠地面對自己,求真溯本,不假模假式,從他的坦誠中尋找到生命的本原,從而走向真的天堂。

波德萊爾認為求善求美,首先得求真。因此,也不難理解他從生理上厭惡那些一本正經的正派人士。他們總是遮遮掩掩,無法使自己真實起來,赤誠地面對生命的本原。而這些正派人士也無法容忍波德萊爾的詩作。正是這雙方面的原因,波德萊爾很長一段時間不能讓人理解。直至他死後,才越來越為人所稱道。

蘭波是步波德萊爾之後的法國象徵主義詩人,他是這樣稱波德萊爾的,“第一具慧眼者,是詩人之王,一個真正的上帝”。而寫了那著名的《荒原》的T•S•艾略特說波德萊爾已經成為“現代所有國家中詩人的楷模”。

作為詩人的楷模必須涉及到詩人那“詩人化”的一生。

二、

波德萊爾的身世,這裡我就略作介紹。

波德萊爾生於巴黎。其父約瑟夫•弗朗索瓦受過高等教育,學過哲學和神學,愛好文藝,交遊甚廣,並且接受了當時法國的啟蒙思想,60歲娶了一個26歲的孤女為妻,並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個孩子就是波德萊爾。正因為老年得子,老年弗朗索瓦對小波德萊爾鍾愛有加,給他講神話和故事,並帶他到處參觀和欣賞藝術作品,使波德萊爾從小受到文化藝術的薰陶。不過,老弗朗索瓦在波德萊爾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母親又馬上改嫁給了一個嚴肅而正統的軍人歐比克。母親的改嫁使得波德萊爾陷入絕望之中,從此養成了叛逆、陰鬱、孤憤、桀驁的性格。

軍官歐比克想按照自己的意圖來培養波德萊爾,讓他成為一個循規蹈矩的官場中人。可是,波德萊爾無法忍受這種束縛,常常與繼父發生衝突。

可以這麼說,波德萊爾一生都進行著反抗著,反抗這個繼父。他反抗精神是十分強烈的,22歲的時候就帶著老弗朗索瓦的遺產離家出走,浪跡天涯,並在浪跡中開始創作,《惡之花》中很大部分就是在浪跡中寫的。在波德萊爾的一生中,揮霍無度,吸食大麻,曾多次企圖自殺。但是命運總是弄人,1866年叛逆的波德萊爾從國外回來後,便一病不起,最後與這位一生都在反抗的繼父葬在同一個地方。這頗具諷刺意味。

不管怎麼說,我們可以從波德萊爾的作品中會得到許多東西。《惡之花》不僅僅是一部詩作,更是一個人靈魂的坦露,一顆*的心。其中幾篇如《信天翁》、《冥契》、《忘川》、《美頌》、《厄運》都是值得玩味的詩,讀之會有所感悟的。

《惡之花》本身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是波德萊爾的坦誠。

冷酷之下便是溫柔——閱讀三島由紀夫

寫作是一邊傾訴自己,一邊對抗著自己的。一個作家開始寫作時,他面對的只是他自己,因此最信任的人是自己,而最懷疑的人也正是自己。

素有“鬼才”之稱的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自殺身亡,生前並未正式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者身份。可當他寫下《假面的告白》的時候,突然發現他的文字背叛了自己,將種種內心扭曲的隱秘毫不廉恥地裸露在讀者面前。在三島生前,他一直抗拒著這部小說,在公眾場合極力地宣告《假面的告白》並非以他為模本。

事實上,三島無法做到欺騙自己。《假面的告白》出版後不久,即 1949年7月19日,他曾寫信給當時著名的精神醫生式場隆三,同時還致贈他一本《假面的告白》,向式場坦承《假面的告白》的內容,除了人物模板略為修正之外,“全都是我親身體驗的忠實詳述”,他對於自己的性傾向無法“朝一般常態的方向走,感到苦惱”。

在信中,三島認為“告白”算是

最新小說: 網遊:從被逼女裝到自願女裝 請叫我腐爛 網遊之大陸征服 SAN值歸零後我成了高危BUG 寶可夢真實 畫渣又怎樣?我靠神筆一路躺贏 文明:從不死族到太空死靈 我不是賤聖 我成了二週目BOSS 王者:執掌AG,我是抽卡冠軍! 開局選擇亡靈:我有ss級天賦 虛空拼圖 高達SEED之最後的歸宿 召喚萬界軍團 業餘裡踢出來的國足超級後衛 DNF:求你別搞事,我們真服了 注視深淵 NBA:隊裡有詹皇,先躺一冠 網遊:敢惹他?內褲都給你偷沒了 B級天賦,一樣可以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