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點。
比如,在南京大屠殺事件上就到底殺了多少人來回糾纏,反正死者不會開口說話,也沒
有資料確切、細緻的記載。而且,時間越推移對日本越有利。
比如,參拜靖國神社——這是日本人對於亡靈的正常的追思方式。如果中國就此說三道
四就冒犯了日本人民的感情。
這就是日本對於中國人民的人權的態度。
聯絡到在第六屆聯合國人權委員會上日本追隨美國支援對中國的人權狀況“採取行
動”,就更顯得滑天下之大稽了。
這一點,作為同是戰敗國的德國,對待戰爭的反省就顯得比日本要深刻和真誠得多。
一份資料說,戰後多年後,德國共付出幾十億馬克來主動賠償那些被他們國家侵略和帶
來痛苦的國家;他們對以色列的賠償更為巨大。這不失為減輕德國人心靈債務的方法之一。
在德國,如果為法西斯招魂,法律將予以嚴懲。
當勃蘭特總理訪問波蘭時,他當著全世界的面向二戰中犧牲的波蘭人的在天之靈下跪。
這一舉動並沒有使他的信譽遭損,反而使其贏得了全世界的尊敬。
沒有一個日本首相到中國的土地上下跪過,沒有一個日本政治家到中國來,用一種令我
們感動的方式來為我們死去的同胞祈禱過。
但他們可以在靖國神杜,對著戰犯的牌位下跪——因為,那是些“為國捐軀”的人。
所以,由此得出結論,就是日本的人權觀其實也是“曖昧”的。他們並不真正尊重人
權。他們尊重的只是西方的價值觀,只是西方的對華戰略。正像他們當初要與中國邦交正常
化那樣,因為美國人已經走在了前面,不然,日本決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實,即使在實現正常化時,日本人的考慮也是很實際很有“眼光”的:中國將是個多
麼巨大的市場啊,如果按六億人口算,每人買一雙日本產的鞋子,那就是六億雙哪!
即使從市場的角度考慮,日本對於西方和對於中國的態度也是兩樣的。一位赴美留學人
員說,日本出口到美國的汽車比出口到中國的在質量上要好多了。這位叫張廣群(《第三隻
眼睛看美國》)的留學生在書中說:日本是一流的產品輸出歐美,二流的產品自己使用,三
流產品銷往中國。豐田公司的“Camery”及日產公司的“Maxima”這兩種型號的車是專在歐
美出售的。而北京滿大街跑的“皇冠”、“藍鳥”、“公爵”之類的車則是專門為中國生產
的。
由此可見,從汽車的銷售策略上,我們可以一窺日本這個民族的奇怪的文化心理,亦能
映照出日本人在處理國際事務時所遵循的不成文的原則:面向歐美,背朝亞洲。而且,日本
對自身的“處身性”也極其曖昧和苦惱——無論亞洲還是歐美,都沒有正直地對它予以認
同。
3.日本應該韜光養晦
不可否認,戰後日本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與倫比的奇蹟。對於
整個亞洲來說,日本所帶來的衝擊是巨大的。在一定程度上,對於亞洲現階段飛速發展的經
濟,日本也起到一種催化劑作用。
但我們同時也發現,當人們提起日本時,除了對它的國土有所確認外,我們更多的是把
它當成一個經濟體而不是一個國家,如果作為一個國家,日本似乎還有許多致命的結構性缺
陷。
二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