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後晉開運四年,(公元九四七年),時任唐門門主的唐九淵,在北地“殺胡林”,用機關伏殺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從而名聲大噪,唐門的名聲也隨之名震天下,享譽江湖。
契丹人在後晉開運四年(公元九四七年)正月攻入開封,滅亡後晉。中原數百里,財產牲畜被契丹人一掃而空。
輕鬆滅亡後晉,使得契丹人輕視了漢人,認為漢人統治政權都倒臺了,其餘的更是不值一提了。
輕敵是需要付出代價的,而代價就是他們驚奇地發現中原的老百姓原來比後晉皇帝石重貴的正規軍強悍得多,多者數萬,少亦千百,對他們群起反抗,讓契丹兵團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擊。
一路之上,契丹皇帝親自打草谷,契丹人的野蠻殘暴,不僅激起了中原人的憤怒,連當時尚處於割據的各方勢力也紛紛表態反抗外族的入侵。
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不管當時中原政權與各地割據勢力如何勾心鬥角,在面對外敵入侵時,都能放下恩怨,共抗外敵。
國家興亡之際,江湖俠士們也不甘人後,紛紛加入反抗契丹人的隊伍。時任唐門門主的唐九淵,便是其中一員。
由於唐門擅長暗器與機關密術,又擅長用毒,所以唐九淵便在契丹人回遼的必經之路上設伏。
契丹人從小便生長在馬背上,酷愛狩獵,契丹皇帝更是如此,就算是在行軍作戰途中,契丹皇帝也會抽出時間去打獵消遣。
唐九淵就是摸清了契丹人酷愛打獵的習慣,率領唐門數十名弟子於密林中設定重重機關,又放出許多獵物引誘契丹人。
在耶律德光率小隊騎兵追逐獵物踏入埋伏圈時,霎時機關大作,暗器橫飛,隱藏於密林中的唐門刺客紛紛丟出暗器,暴雨梨花針、漫天花雨,唐門眾弟子使勁渾身解數招呼契丹人。耶律德光猝不及防,身中十餘枚暴雨梨花針,一命嗚呼。由於耶律德光被刺殺於此林中,後人稱此樹林為“殺胡林”。
契丹人為尊者諱,對外聲稱耶律德光死於疾病。中原的史書也多引用此說法,但唐九淵的斬首行動確實改變了當時的時勢格局。在耶律德光死後,契丹陷入爭奪皇位的混戰,連續許多年無心南顧,使當時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避免被契丹乘虛而入。
此間事後,唐門名聲大噪,有感於唐九淵的“刺酋”壯舉,江湖各大門派都給予唐門很高的地位。
當時的中原政權也逐漸開始認可唐門的功績。到了周世宗柴榮時期,朝廷特地追封已逝世的唐九淵官職,給予唐九淵的遺孀一品誥命夫人的頭銜。
唐九淵去世後,唐門在唐老夫人以及四個兒子唐伯方、唐仲知、唐叔君、唐季炎的治理下,迅速發展壯大,唐家人丁興旺,也使得唐門規模日益強大,在江湖上的地位也是水漲船高。
自此以後,以往行事獨來獨往、亦正亦邪的唐門,逐漸變得心懷社稷、忠義為國。在雍熙三年宋軍北伐契丹時,唐門也派出了大量精英弟子隨宋軍北上,唐門的聲望也與日俱增起來。
第二日一早,楊雲帆和陳子善起床後在客棧吃著早飯,在周圍住宿食客的交談之中,二人才想起今日是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節”。
大宋淳化三年七月初七,七夕節這天,楊雲帆和陳子善兩人走在開州城大街上,由於時值七夕節,人們都是盛裝出行,車水馬龍,錦衣滿市,人們皆攜友出行,好不熱鬧。二人也被這熱鬧的氣氛感染,跟隨著街上的人流向前流動。
七夕節不僅歷史悠久,而且長盛不衰。七夕節最早見於漢代,唐代日漸繁榮,宋代進入鼎盛時期,節日的慶祝活動也異常豐富。上自皇宮、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百姓,都會置辦各種時興物品,用黃蠟製作成鳧雁、鴛鴦、水鳥、烏龜、魚等,彩畫金縷,放在水裡,稱之為“水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