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對董卓政權的不屑與唾棄。
劉備面色冷峻,眼神中透著堅毅與果敢,沉聲道:“此等逆賊妄圖以封王之名,行分裂諸侯、擾亂朝綱之實,吾等身為大漢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豈會受其蠱惑,與之同流合汙?”
孔融亦是義正言辭,昂首挺胸,高聲喝道:“此乃亂命,吾等只知尊崇漢室正統,豈會認賊作父,接受這腌臢之物!”
張安在一旁目睹此景,亦是滿臉義憤填膺,氣血上湧,他雙眉倒立,雙目圓睜,慷慨激昂地說道:
“我若有心稱王,必是憑藉自身匡扶漢室之功,受天子親封,又豈能由那竊國之賊董卓來封賜?此等行徑,實乃對漢室四百載江山的公然冒犯,是對公理正義的踐踏。吾等生為大漢之人,死為大漢之鬼,絕不能容忍此等惡行!”
然而,其餘諸侯們卻並非都能如他們這般堅守大義。眾人聽聞封王之事,先是面面相覷,而後各自心懷鬼胎,默不作聲。
他們深知這其中暗藏的玄機與風險,既忌憚董卓的權勢,又不願輕易放棄可能到手的利益。
片刻之後,便紛紛悄然率領自家部眾,如鳥獸散般偷偷溜回了各自的領地,只留下一片空曠與寂寥,彷彿在無聲地訴說著聯盟的脆弱與不堪一擊。
這封王之詔,恰似一場突如其來的猛烈風暴,以排山倒海之勢席捲而來,已然嚴重撼動了本就根基不穩、關係並不密切的諸侯聯盟。
孫堅見聯軍內部如此混亂無序,人心惶惶,彼此猜忌,不禁對聯軍的未來徹底心灰意冷。他
眉頭緊鎖,長吁短嘆,心中反覆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領了“吳王”詔書,緩緩撥轉馬頭,眼神中帶著一絲無奈與決然,率領麾下將士踏上了迴轉江東之路。
他深知,唯有先回歸本土,鞏固自身根基,積蓄力量,方能在這亂世之中謀得一線生機,再圖長遠發展。
曹操雖未接受那“魏王”的王位,但其心中的雄圖霸業卻如熊熊烈火般燃燒不息。
他目光如炬,敏銳地洞察到這亂世之中潛藏的無數機遇與挑戰,當機立斷自領兗州刺史。
此後,他馬不停蹄地開始積極籌備擴張自己的領土,廣納賢才,招兵買馬,整軍經武,日夜操練士卒,意圖在這紛爭不斷、硝煙瀰漫的天下之中,憑藉自身的智謀與勇力,開闢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廣闊天地,成就一番不世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