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性:生命。性壽:長壽。
【譯文】
世人沒有得道的功效,而有長壽的人。世人看見長壽的人,學道求仙,超過百歲不死,大家就說他們成仙了。用什麼證明呢?像漢武帝的時候,有個李少君用祀祭灶神,不吃五穀,返老還童的方術去拜見漢武帝,武帝很敬重他。李少君隱瞞自己的年齡及生長的地方,常常自稱有七十歲,能夠使用藥物返老還童。他用方術在諸侯間到處遊說,沒有妻子。人們聽說他能使用藥物使人長生不老,就輪番贈送他東西,因此他經常金錢衣食用不完。人們都認為他不治產業卻很富足,又不知道他是什麼樣的人,就更加爭著侍奉他。李少君憑著奇妙的方術,善於巧妙地猜測事情,而且總是出奇地說中。他曾經與武安侯一道喝酒,在座的人中有位年紀九十多歲的老人,李少君卻說起跟他祖父去過的打獵的地方。老人還是小孩的時候,跟隨他祖父打過獵,還記得是那個地方,於是滿座的人全感到吃驚。李少君去拜見皇上,皇上拿出一件古銅器問他。少君說:“這件銅器是齊桓公十五年陳列在柏寢的。”後來檢視銅器銘文,果然是齊桓公的銅器,整個宮中的人都感到吃驚,認為他有好幾百歲了。過了很久,李少君得病死了。現在世人認為得道的人,不過像李少君之類。李少君死在人世間,人們看見過他的屍體,所以知道他是長壽的人。如果李少君住在山林裡,去到人煙絕跡的荒野,偏偏病死在岩石之間,屍體被虎狼狐狸吃了,那麼世人又會認為他真的成仙離開人世了。
【原文】
24·18世學道之人無少君之壽,年未至百,與眾俱死。愚夫無知之人,尚謂之尸解而去(1),其實不死。所謂尸解者,何等也(2)?謂身死精神去乎,謂身不死得免去面板也?如謂身死精神去乎,是與死無異,人亦仙人也;如謂不死免去面板乎,諸學道死者骨肉具在(3),與恆死之屍無以異也。夫蟬之去覆育,龜之解甲,蛇之脫皮,鹿之墮角,殼皮之物解殼皮,持骨肉去,可謂尸解矣。今學道而死者,屍與覆育相似,尚未可謂尸解。何則?案蟬之去覆育,無以神於覆育。況不相似覆育(4),謂之尸解,蓋復虛妄失其實矣。太史公與李少君同世並時,少君之死,臨屍者雖非太史公,足以見其實矣。如實不死,尸解而去,太史公宜紀其狀,不宜言死。其處座中年九十老父為兒時者,少君老壽之效也。或少君年十四五,老父為兒,隨其王父。少君年二百歲而死(5),何為不識?武帝去桓公鑄銅器(6),且非少君所及見也。或時聞宮殿之內有舊銅器,或案其刻以告之者,故見而知之。今時好事之人,見舊劍古鉤(7),多能名之(8),可復謂目見其鑄作之時乎?
【註釋】
(1)尸解:道家認為修道者死後,留下形骸,魂魄散去成仙,稱為尸解。
(2)等:等同,相同。這裡作意思講。
(3)具:遞修本作“俱”,可從。
(4)不相似覆育:指學道的人死去骨肉俱在,跟帶著骨肉脫殼而變成蟬的覆育不一樣。
(5)二百歲:疑為“一百歲”之誤。九十老父為兒時,少君年十四五,可證。
(6)語句不完整,疑有脫文。
(7)鉤:古代似劍而曲的一種兵器。
(8)名:說出。
【譯文】
社會上學道的人沒有李少君長壽,年齡還沒有到一百歲,就跟眾人一齊死去。笨蛋、沒有知識的人,尚且都說他們尸解成仙而去,的確沒有死。所謂尸解,是什麼意思呢?是說身體死了精神成仙而去呢,還是說身體沒有死只是脫掉一層皮呢?如果說身體死了精神成仙而去,這跟一般人死沒有兩樣,那麼所有的人也都成為仙人了;如果說身體沒有死只是脫掉一層皮,那麼凡是學道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