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骨肉都在,跟平常人死了的屍體也沒有兩樣。蟬脫去幼蟲的殼,烏龜脫掉甲殼,蛇脫落一層皮,鹿退落它的角,有殼皮的動物脫掉它的殼皮,都帶著骨肉離開,這可以說是尸解了。如今學道而死去的人,即使屍體跟蟬的幼蟲相似,還不能夠說是尸解。為什麼呢?因為考察蟬脫去幼蟲時的殼,並沒有比脫殼前的幼蟲神奇。況且學道的人死去骨肉都在,跟蟬脫殼的幼蟲不一樣,稱他們尸解,恐怕又不符合真實情況。太史公司馬遷與李少君是同代同時的人,少君死的時候,到屍體旁邊哀悼的雖然不是他,他也完全知道李少君的真實情況。如果少君真是沒有死,只是尸解而去,太史公應該記下當時情況,不應該說他病死。李少君能說出同座中九十歲老人做孩子時到過的方,這是他長壽的證明。或許當時少君十四五歲,老父還是孩子,常跟著他的祖父遊玩。少君百把歲才死,怎麼會不記得玩過的地方呢?漢武帝離齊桓公鑄造銅器時間相隔很遠,而且又不是少君親眼看見。或許是聽見宮中有古銅器,有人檢視過那上面的刻辭而告訴了李少君,所以一看見他就知道。現在喜歡這類事情的人,看見古劍古鉤,大多能說出它們的時間及有關的情況,難道能又說他們親眼看見古銅器鑄造時的情況嗎?
【原文】
24·19世或言東方朔亦道人也(1),姓金氏(2),字曼倩。變姓易名,遊宦漢朝(3)。外有仕宦之名,內乃度世之人。此又虛也。
【註釋】
(1)東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姓東方,名朔,字曼倩。平原厭次(今山東省惠民縣)人。西漢時文學家。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性詼諧滑稽。後來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善辭賦,《答客難》較為有名。《漢書·藝文志》雜家有《東方朔》二十篇,今散佚。
(2)姓金氏:《風俗通義·正失》:“俗言東方朔太白星精”太白星,即是金星。這或許是東方朔姓金的來源。
(3)遊宦:在外做官。
【譯文】
社會上有人說東方朔也是得道的人,姓金,字曼倩。他改變姓名,到漢朝做官。表面上有做官的名聲,實際上卻是成仙的人。這話又是虛假的了。
【原文】
24·20夫朔與少君並在武帝之時,太史公所及見也。少君有教道、祠灶、卻老之方(1),又名齊桓公所鑄鼎,知九十老人王父所遊射之驗,然尚無得道之實,而徒性壽遲死之人也。況朔無少君之方術效驗,世人何見謂之得道?案武帝之時,道人文成、五利之輩,(2),入海求仙人,索不死之藥,有道術之驗(3),故為上所信。朔無入海之使,無奇怪之效也。如使有奇,不過少君之類及文成、五利之輩耳,況謂之有道(4)?此或時偶復若少君矣,自匿所生之處,當時在朝之人不知其故,朔盛稱其年長,人見其面狀少,性又恬淡,不好仕宦,善達占卜、射覆(5),為怪奇之戲,世人則謂之得道之人矣。
【註釋】
(1)教:《史記·封禪書》作“谷”,可從。穀道:即辟穀之道。前文有“李少君以祠灶、辟穀、卻老方見上”,可證。
(2)文成:齊人少翁,以神鬼方見上,被授予文成將軍。五利:膠東宮人欒大,被授予五利將軍。
(3)以上事參見《史記·封禪書》。
(4)況:通“貺”,稱許。
(5)射覆:古代一種近似占卜的遊戲。在翻蓋的器皿裡面,放上東西,叫人來猜測,稱為射覆。
【譯文】
東方朔和李少君同在漢武帝時候,太史公能夠見到他們。李少君有不吃五穀、祀祭灶神、返老還童的方術,又能說出齊桓公十五年鑄造銅鼎的事,還有他知道九十歲老人祖父打獵地方的證明,然而都還沒有得道的事實,卻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