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也很少有堪與之相比較的。
李恪此次前往嶺南道,其目的最主要的是考察一下當地的水師情況,其次才是體察民情。海上行船的二十天裡,他已經對泉州水師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任務已經完成了大半。李恪自己不管是在京城,還是在營州都還有著一大堆的事情等著處理,再加上此次江南之行已經過了半年,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又即將出世,難免有些思家心切。嶺南道今年也沒有發生重大的災害,所以也就沒有心思在這裡多做停留,只想著到各地走馬觀花似的轉上一圈,讓當地老百姓知道,朝廷還是關心民間疾苦的,然後便打道回長安交差。
誰知世事難料,他越是著急想早日返回長安,老天爺就越是不讓他遂了心願。他剛剛邁下船板,還沒有來得及和前來迎接他的泉州官員說上幾句客套話,就聽到後面傳來一陣喧譁聲,迎接他的官員們的身後不遠處傳來一個人的高聲呼喊聲。李恪皺著眉聽了半天也沒聽明白那個人喊得是什麼,倒是發現迎接自己的那些個官員們的臉色變得難看起來。於是轉頭問站在自己身後的陳華,後面喊話的人到底在說些什麼。陳華的眼神也有些不自然,猶豫了一下,還是老老實實的告訴李恪,是有人在喊冤,而且是在狀告泉州的大小所有的官員。
李恪聽後不由得暗自嘆了口氣:唉!我怎麼就這麼倒黴,想早點回去看自己即將出世的孩子都做不到!他就是這麼個脾氣,如果沒有人前來告狀,他也就樂得個清閒,不去管當地的官員是否真的有違法亂紀的行為。對於他這個成功的穿越人士來講,地方官員如果真的奉公執法,清廉如水,反倒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了。不過,真的有人前來告狀的話,就說明當地的官員實在是做的有些過分了。按照當時的律法,民告官不管是否官員有罪,告狀者首先要吃一頓板子的,所以除非是有重大的冤情,否則的話,老百姓輕易是不敢告官的。再看看眼前這些個泉州大小官員們的表情,李恪就可以肯定,喊冤之人的冤情,一定是早已經在當地鬧得沸沸揚揚的,否則的話也不至於所有的官員都會表現的如此的不自然。
向著親衛隊長郝童使了個眼色,對方轉身離開。不久後帶著兩名中年男子來到李恪的身邊,對著那兩個人說道:“你們眼前的這位就是但今天子的三子,遼王殿下。不管你們有什麼冤情,都可以向遼王殿下進行申訴。”
兩個中年人聽後連忙跪倒在地,一邊用力的磕頭,一邊大聲的訴說自己的冤情。李恪皺著眉頭聽了半天,一句話都沒有聽懂,又不想讓人看自己的笑話,於是說道:“本王剛剛下船,此刻正有些疲倦。你們也先起來吧,有什麼不妨先跟著本王到了行轅再說。”
關注官方qq公眾號“” (id:love),最新章節搶鮮閱讀,最新資訊隨時掌握
第三十五章 離奇的案件
第三十五章 離奇的案件
李恪之所以這麼說,一是不想初來乍到的便喧賓奪主,駁了這些個地方官員的面子,二來是想透過這些個地方官員,先了解一下這個案子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案子。剛才告狀的那兩個人,說的都是當地的方言,說了半天自己愣是一個字都沒聽懂,不先做到心中有數,即便是今後想要過問,恐怕也會多出許多變故。
李恪的臨時行轅之內,早已經準備好了宴席等待著他的到來。按照大唐例律,為官者不能在自己的家鄉為官,所以在座的官員大多都是長江以北的中原人士,大家交談起來倒是也不存在什麼障礙。唐朝初年,能夠為官者大多都是飽學之士,酒席間說些奇聞異事、談談詩詞歌賦倒也是其樂融融。
酒足飯飽之後,李恪這才裝作不經意間提及了剛才有人喊冤之事。在座的諸位泉州官員見到李恪再次提及此事,立刻便全都止住了聲音。過了片刻,泉州刺史顧順章起身說道:“回稟遼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