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貴族均興高采烈地作器銘功。
而且如果周昭王
果真的因為南征楚國而喪命,
則周、楚必為不可解的死敵,
周昭王之子周穆王不可能不報此仇,
楚國更不可能在周穆王十四年
還作為周朝的封國參與伐徐之役。
而楚蠻在周昭王時期佔據地域廣大,
大約在今漢水中上游的丹江地區
和下游的漢東地區,
且佔據銅礦主產地一一銅綠山。
在先秦時期,
銅是極其重要的戰略資源,
政治、經濟、戰爭等
方方面面都廣泛需求。
楚蠻雖然人數眾多,
分佈廣泛,
但始終沒有如從前的三苗
和後來的楚國一樣,
只是一些分散的部族,
這種情形下的楚蠻
正適合作為周昭王南下征伐的物件。
昭王南征之“楚”為楚國的說法,
最早出現於東漢文藝作品,
《楚辭·天問》。
昭王南征楚國幾成定論。
南巡不返《古本竹書紀年》載:
“昭王末年,夜清,
五色光貫紫微,
其王南巡不返”。
第三次南征,
對西周的軍事力量打擊很大,
周昭王薨於漢水,
全軍覆沒。
經過春秋筆法潤飾的正史
對此事諱莫如深,
無法獲知詳情。
北宋時期,
在湖北安陸一帶出土了
六件西周時期的青銅器,
稱為“安州六器”,
透露了周昭王南巡的相關資訊。
周昭王十六年,
昭王南巡親征,
征伐楚荊。
為了保證進軍的順利,
他任命曾國國君南宮氏為統帥,
一個叫(中)的人為先鋒。
(中)帶領軍隊聯絡漢陽的姬姓諸侯,
為大軍開路,
曾國、鄧國和鄂國為周昭王準備行宮。
一路上得到了漢北各姬姓諸侯的支援,
軍隊人馬更加壯大,
很快深入江漢腹地。
原來臣服於楚荊的大部族、
小方國紛紛歸順。
南征中軍的先頭部隊到達長江,
後軍隨後趕到,
王師攻佔了鄂部駐地,
大軍沿漢水東岸南下,
到達長江邊後,
昭王留下一支人馬在江北守衛渡口,
自己親率大軍渡江南下。
揚越的鄂部將主力退縮到南面的大山中,
昭王佔領了銅綠山。
然後昭王渡江北上,
在唐國(今湖北隨州西北)大會漢陽諸侯,論功行賞,
給先鋒中很多馬匹和銅材,
元帥南宮也得到了很多賞賜。
後來,中用昭王賞賜的銅材
鑄造了一批青銅禮器,
並在上面刻上了文字,
記載此次戰爭和他所得到的賞賜,
昭王給貴族們分發一些銅材,
然後將大量銅材運回。
這些銅材多被用來鑄造青銅器,
其中就包括安州六器。
周昭王十九年,
昭王率大臣祭公等,
以戍衛鎬京的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