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的映畫世界》內地版廣獲好評,其中差異正是用香港角度去解構王家衛,而不是把他的一切籠統地視為世界性的電影語言來打發處理。
幸好還收錄了一篇梁款的周星馳訪談,正好是源自《星期天明報》饒有趣味的策劃文章,滄海遺珠自然是登徒以前為星爺做的訪問。還有,如果書名仍想保留以星爺的演員生涯為重心(“我是一個演員”),相信不可或缺的名字不是李歐梵,甚至不是李小龍,而是梁醒波。
第61章 明星書寫第一人
是的,我認為林奕華的《等待香港——娛樂篇》是本地重要的明星書寫代表作。所謂明星書寫,大抵有兩種可能性,一是指由明星執筆撰寫的作品,這方面香港一向發展得差強人意,我們能夠看到的大多隻不過是明星某一階段的自傳式憶述(如前幾年書展大受歡迎的杜汶澤翻身經歷及吳君如的減肥血淚史),而甚少有明星對個人專業及藝術上的分享心得(最有條件下筆的當然是黃秋生)。所以每當我拿起瑪蓮娜·迪特里茜(Marlene Dietrich)的《ABC》又或是三浦友和的《被寫體》時,常產生若有所失的感慨。而且這只不過是香港的盲點,你看臺灣的陳珊妮寫《還好》如何神采奕奕,又或是羅大佑的《童年》句句深情,便可知香港的讀者錯過了什麼。挪用林奕華在書中常提及的一句:外國的娛樂圈中人不是亂來的,因為他們都是知識分子。當然林奕華對明星著述不可能全無過電,他對劉若英的另眼相看,除了親身接觸的觀察外,也源自前者的《一個人唱KTV》,所以《劉小姐》中推許她可以當導演自然事出有因。
只是我想點明林奕華筆下的魔法,最大的成就是發揚港式的明星書寫至另一高峰——那是指由寫作人針對明星而發的閱讀和分析。過去《號外》一眾新文化人,全都是這方面的優秀先行者,你看胡冠文用英雄結構寫陳惠敏,以心理分析寫朱江(《愛恨香港》);又或是鄧小宇寫蘇鳳與葛蘭(《偏見與傲慢》);甚或如陳冠中偶爾表演越界示範的尤敏傳奇(《半唐番城市筆記》)——都毫不含糊地展露出前輩的功力。不過他們都是心有旁騖的穿花蝴蝶,只有林奕華可以收心養性長年累月為我們提供別出心裁的明星書寫筆記,我說的“第一人”意思正好由此而來。
事實上,林奕華對明星書寫的聲名早已人盡皆知,過去在《到處睡的男人》中,小試牛刀的《Who Afraid of 鄭裕玲?》已經令人眼前一亮,何況今次更以《美人頭》及《以前的月亮》來再斬入骨,特別針對鄭裕玲的臉孔來為我們溯本清源,你又怎能不拍案叫絕。一直以來,由寫作人出發的明星書寫一向有兩大路向:一是以與明星交往的親身經歷來入文,林冰大姐當然是此道中的翹楚;二是用文化角度去解讀明星,上文提及的一眾《號外》新文化人自屬其中的表表者。但林奕華自有融匯兩端的能耐,這一點與鄧小宇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因為兩人都曾屬影像媒體裡的一分子,所以自有增添了現場在地感的筆調觸覺。你看《張看、看張》中輕描淡寫提及與哥哥的交往,由中學時期親口對哥哥說他是“世上的羅密歐”,以及敢在餐廳中走上前說“我已經替你付賬了”,到最後回到金馬獎對《春光乍洩》的評審風波作結——外行人只好慨嘆百分百被KO,完全沒有插嘴的份兒。但這絕非林奕華的終極殺手鐧,我最感激的是他不厭其煩按代逐章去尋找不同角度論述明星——由余麗珍到張柏芝,你還可有什麼話說?尤其是在一眾明星書寫的健筆都逐漸停留在個人記憶中的黃金年代,而不願再飛入尋常巷陌去譜寫新章,你不看《等待香港——娛樂篇》,還有什麼選擇?
第62章 徐克的節奏
看書有時候真的要待時機,正如這本《劍嘯江湖——徐克與香港電影》,本來已是數年前的作品,但徐克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