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話,第三個廁所的存在可能就像是被施捨似的。
即使這麼弄,我也想象不出不買書的就不能進入的廁所存在的理由啊?
如果一個有“貴賓卡”或者“會員卡”的人,進來看看,不一定每次都要買吧?
要購買才能進入,依據什麼呢,購物小單或者發票嗎?找個專人檢查嗎?
你說,進銀行ATM的玻璃屋你沒有卡沒有必要進去可以理解,那麼進廁所和你有沒有卡和有沒有購物有什麼關係啊?
這個關係不是又回到“金錢”這個標準上了?
只不過這個書店冒出的趨勢更加極端一點,你有“卡”或者什麼“資格”都沒有用,你不買東西,就不要用這裡廁所,爽吧?
如果這麼並不違反“道德”,那麼以後所有的超市,飲食場所,一部分、一部分地,都可以逐步推廣,那麼是不是你也不能說他們是無理的呢?因為你沒有理由去阻止他們怎麼作啊?談論一下都不行的?
對於那些區分等級的強權者來說,個體甚至個體全體的利益是毫不足道的。
為什麼說是強權者者呢?或者說他們是tyrant,這個好像過分了,可以去翻翻字典,我這裡只是說它的象徵意義的一種而已。
舉個例子吧,同樣是“大眾書局”,前幾年上海所有的現在的“大眾書局”的位置上的書店,都不叫“大眾書局”,叫“思考樂”,當時你去那邊的時候看不出它會倒閉的樣子,比現在的可能都要興盛一點。想想每年或多或少地都會買點書,那麼辦一張會員卡(50元)可以打九折,憑積分還可以換新卡,倒還合算的念頭下,付費辦了一張,誰想得到還沒買完500元的書,但是也快了到500元了,這個書店怎麼就倒閉了呢?那個取代的書店的tyrant們,給出這麼一個區分來,你用“思考樂”的會員卡那麼有效期限內,仍然可以使用,但是積分換“大眾書局”的卡?你就想都不要想了!請問有多少“思考樂”的會員用老卡換了“大眾書局”的卡的?我犯得著去和那書店的工作人員爭論嗎?只當我當時的投資打水飄了吧。你說我現在能相信現在的“大眾書局”,去辦它的卡嗎?
再說2007年,網上有這麼一條訊息,圖文並茂呢,卡都顯示出來了,生平我不知道似的,不知道是不是誤導,用百腦匯的會員卡可以享受購書折扣,記得好像也是九折的,我去過一次,帶了卡,工作人員一問三不知,我犯得著去和那書店的工作人員爭論嗎?只當網上這條資訊是個不誠信的東西發的,當時我確實是相信它了,我確實會相信的,現在上當了,還不行嗎?
由此可見,消費者,不管你有沒有“錢”在這麼個潛在思想構成的環境中,都不得不如此啊?
你說,我思考有什麼用呢?在這裡談論這些有什麼用呢?
2008年1月26日星期六
上面我寫了三段,方法運用上像“接生”的蘇格拉底,寫作風格上可能被人當作是“情感”豐富的盧梭。最後卻不知道“接生”出了什麼?下面寫點確定性的東西吧,希望不會有人連這個都看不懂吧,因為關於上面的文章,確實有不少人告訴我,他們的確是連一點點都是看不懂的,好像我是用一門古老得好像已經消失幾個世紀的文字寫出來一樣的。
今天將探討立這塊牌子的另一個動機,希望只是這個動機才是真正的動機吧?
“未購買書籍、請勿入內、謝謝配合”一句可能導致誤解,無數的誤解,在於其定義的不確定性,如果改成“請勿將未結帳的書籍帶入、謝謝配合”這一句可能就比較恰當一點。
前者“請勿入內”限定的是主語“未購買書籍”的人,請問有何必要作出這樣的限定?雖然前者並沒有用“未購買書籍者”,而用了“未購買書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