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進行嘗試。請原諒我,作為一個人類,在那有限的時間內即使涉獵對自己可能發生興趣的真實,也不一定能夠得以窮盡,不可能把時間花費在看到的所有的的真實上。
人始終面對真實,為何無法獲知並帶回自己於其中的感悟?
拿夢這個相對低層次的現象來推理一下。
人在夢中的自我的思考和行動好像不是自己,缺少了什麼現實中存在的某些部分,好像在夢中的是自己的分裂出的一部分。這好像是自我從現實進入夢的世界中發生的,而夢中自我的完整性是隨著現實中自我境界提升而增大的。在去掉現實中的某些部分後,可能以新的角度來感受,甚至可以探索感覺組合某些部分來探索和實現某種需要。
而在夢中哪些部分最容易處於沉睡,而讓其他部分組成一個夢中的自我呢?這個問題這裡不作討論。
描述了一下進入,再看看離開後我們得到些什麼。
人對夢的記憶好像都是朦朧的、間斷的、不按時間順序連續的。
好像夢中的經歷沒有被完整的帶回現實中,在清醒後好像遺忘了些什麼。
而在半睡半醒狀態下好像對夢中內容擁有更多的回憶。
對此是不是可以作出某種假設。
現實中思考及其記憶的變化和結構與夢中的思考及其記憶的變化和結構是不同的。(用語言來描述這個很不恰當,只能作為象徵的意義理解。)
而在夢和現實的切換過程中,人不具有不同變化和結構之間轉換的功能,即使具有,但是在人的功能的某種綜合的總體處理能力下也無法進行恰當的結構轉換。從而導致了夢中記憶的缺失。
先描述到這裡,我只是拿夢的世界打個比方,來作為下面的鋪墊。
如果說夢與現實的思考和記憶之間的結構和變化相對於轉換能力的差異程度是比較少的話,那麼現實和真實之間結構和變化相對於轉換能力的差異程度就可以根據你和你感覺到的等而趨向於無窮大。
可能在夢、現實、真實三個世界(當然遠不只三個世界,這裡只是打比方的需要。)中不能用思維和記憶來作為通用的概念來描述,其實從某些角度上看概念代表的真實的含義是完全不同的,這麼的很不恰當。但是用語言確實很難真實地加以描述,而讀者可能只能自己頓悟後才能真正地理解這些概念真正代表的真實的含義。
既然人隨時都在與真實作交流,但是為什麼即使是先知,一生中也僅能出神幾次,感覺到深層的真實,並將其感覺帶回現實世界,逐步地加以描述呢?
這裡深層是相對與該人歷往感覺到的膚淺而言。那些相對於深層的膚淺,對於現實世界的人們的理解能力來說仍然是深層,這是相對的。而那些較膚淺的,可以透過無數種方法獲得,例如希臘的沉思、直觀;宗教體驗、獲得象徵形式表達的、例如禮儀的象徵儀式等表達的或者以沉默來表達的;印度的安那般那、瑜珈等等;每個概念都是一個真實,透過了解或者說在自己頭腦中發展它們接近真實都可以藉以瞭解真實。但這個過程不是必然的,而僅僅具有某種可能。那些深層的亦如此,透過所謂的頓悟、天啟等的概念,實際上可以看成一個真實的不同片面,就像黑暗中透過的一縷光,只有自己才能獲得,而這也只是一個可能。
注:之後用“天啟”來代表頓悟、天啟等的概念代表的。
問題不是出在真實上面,而可能存在於隨時能與真實進行交流的人的上面。
無知中的努力成為在必然的大海中飄蕩的一根羽毛,而最終以時間、數量等在隨機中撈取那可能,而真實卻根本不會被窮盡。
“三” 是一個新的境界的分界,它的能力中具有“中介體”這項。
“中介體”不僅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