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2
“沒有歷史,沒有發展”的是什麼?在現實中可能被誤用嗎?
因為被斷言的不是真實本身,被固定下來的如果在不斷的變化中不尋求發展,好像自己是真實本身一樣,不與現道及其基礎匹配,而要求現道及其基礎與自己匹配,真實可能被如此戲弄嗎?這樣必然違背真實,而被自我毀滅。這些固定的不等於真實本身的都可以被肯定所否定掉,使之得到了發展。綜上所述,從某個角度看,被指定的就可能不能是一個全稱,而可能只能是一個特稱,這個特稱可能還需要不斷根據現道及其基礎的變化加上一些限定,逐漸補全,才能在變化中得到不斷地發展。當然“被指定的發展”可能只是真實一部分的表象,而發展則不可能僅限於此,這裡做的只是舉個特例而已。
如果要使斷言可持續發展。
可能就不能把結論當成前提。如果首先假定物件是固定的、靜止的、不可能正確發展的,由此而得的結論僅能夠否定自己,而不能否定真實或者發展。
可能就不能先把物件簡化處理,分離割裂什麼,使其極化、矛盾,而不自自知。這樣假設的前提可能只是一片虛無。
我們能否定的只是被固定下來的,多半是在自己頭腦中的固定。
我們可以作,例如建立一箇中介結構。但是決不能把它當成神一樣地供起來。或者首先預設它的正確,再由其推匯出結論。或者說或者預設它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是完全正確的,而其實這個中介結構在現實中是無法被驗證的或者目前無法被驗證,需要以後的實踐來檢驗的。如果這樣作就不是“唯物”、也不可能是“歷史”或者“辯證”,只是“唯自己的腦”而已。
例如“現在的比以前的優勝,如果不優勝,舊的就不會被推翻,新的就不可能建立。”這個邏輯是要證明“推翻舊的而建立起來的新的必然比舊的優勝。”,如果被假設的前提符合形式邏輯,其結果確實是符合形式邏輯。用歸謬法從性質判斷的對當關係中可以證明。如果物件是恰當的結果才是恰當的,否則必然匯出荒謬。但是這究竟符合不符合邏輯呢?符合不符合真實呢?斷言能不能在變化中普適而長存呢?這恰恰是頭腦中產生的啊。
在某個階段中使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方法可能是:
肯定探索的價值,而不為其所限,我們可能能夠到作且只能夠作到。
在中立中找出存在的價值、前提、根據、相對性、原理等。
不斷尋求,加以補全,使之發展。
2007…7…14
“將人從非人的存在中區別出來的不是人具有的一種非人所沒有的特別的東西,即一種精神或靈魂,而是他的意識代替了他的本能,或者說,他的本能是被意識到的本能。”
也就是說*的意思可能是:人之所以具有人的思想在於人能意識到自己的本能-人的能力,人對人的能力意識或者感覺到的程度決定人的能力的大小和作為人的完善程度。
試著推匯出這個結論,猜測*是如何推匯出這個結論的。
(1)人的肉體在人的環境中(精神環境中)發展出人的靈魂。(例如:我們等)
(2)人的肉體在動物的環境中(精神環境中)發展出動物的靈魂。(例如:狼人等)
(3)動物的肉體在動物的環境中(精神環境中)發展出動物的靈魂。(例如:野獸等)
(4)動物的肉體在人的環境中(精神環境中)發展出動物的靈魂。(例如:寵物等)
由(4)是不是可以推匯出物質是決定精神的可發展程度,而精神只能在物質的基礎上完全阻礙發展和相對侷限地促進原本應該具有的發展呢?
只有人和動物的對比思路可能還不明顯,如果在人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