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鬥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莊王便任命了三個大臣去分擔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權力,防止鬥越椒作亂。
待楚國穩定之後,楚莊王便開始對外用兵,先是滅了庸國,後又戰敗宋國,便是陸渾的戎族也被楚軍打得慘敗而歸。楚國經此數戰,頓時實力劇增。楚莊王見此情況,不由得也想像齊桓、晉文、秦穆一般,得到中原眾諸侯的承認,於是,楚莊王便與大周邊界陳兵數十萬,閱軍示威,嚇得周王急忙派大臣前去慰勞。
可即便如此,中原眾諸侯還是對楚國不甚在意,畢竟城濮之戰歷歷在目,眾人對楚國之實力還是投以審視的目光。楚莊王得知此事,心中無奈,再加上征戰數年,國力消耗甚大,只得安心發展楚國民生。
楚莊王放棄征戰之後,便又請了一位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以其為令尹。孫叔敖繼任令尹之後,命人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獎勵生產。為了免除水災旱災,他還組織楚國人疏導河流,以此灌溉成百萬畝莊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糧食。如此數年,楚國國力更加強大起來,先後平定了鄭國和陳國地兩次內亂,終於和中原霸主晉國衝突起來。
楚莊王趁陳國內亂的時機,發兵降服了陳國。次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去進攻鄭國。可那陳國、鄭國皆是晉國的屬國,楚國發兵陳、鄭二國,便是向晉國挑戰,對晉國的霸主地位不承認。於是,晉國也未曾多想,直接派出大軍前來與楚軍大戰。
兩軍戰於黃河之畔的邱城,這一場大戰中,晉國人馬,一戰之間幾乎全部覆滅,經此一役,楚國終於洗刷了城濮之辱,漸漸開始為中原眾諸侯承認。之後,楚莊王又陸續傳魯、宋、鄭、陳等國歸順。自此之後,楚莊王繼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之後,成為另外一個霸主。
後來,晉楚兩國再度爆發兩次大戰,雖皆以晉國獲勝收場,但楚國在中原地區仍與晉國保持勢均力敵地態勢。連續不斷的大戰給兩國百姓帶來巨大的負擔,周圍的小國家對此也是深惡痛絕,加以晉楚兩大國勢均力敵,誰都無法吃掉對方。於是由宋發起,舉行了兩次會盟,此後雙方也是少有大戰。
當中原諸侯爭霸接近尾聲時,地處江浙的吳、越也開始了發展。吳王闔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吳國發展迅速,尤其是大軍實力更是強盛無比。後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統兵伐楚。吳軍攻進楚都郢,伍子胥為父兄報仇,掘楚平王墓,鞭屍三百。而楚王不得已之下,只得流亡在外,後得秦國相助,才得以富國。
吳國在大勝楚國之後,吳王甚是志滿意得,便不聽伍子胥之言,揮師南進,討伐越國。越王勾踐率兵迎戰,大敗吳國,便連吳王也受了重傷,臨死之際,吳王囑咐其子夫差,誓要為其報仇,否則便不為人子。夫差緊記先父之言,拜的伍子胥為師,命其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
兩年之後,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趕忙勸住,然後又獻計,派人前去賄賂吳國大臣伯喜否,以期能夠饒其一命。勾踐此時正是仿徨無計,聽了文種之議,趕忙同意。然後便派文種帶著美女西施和珍寶賄賂伯喜否,伯喜否貪財之人,一見文種獻上珍寶,便答應帶西施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了吳王,獻上西施,伯喜否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這時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可惜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又看上了西施的美色,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了越國地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於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了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了。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可他又怕自己貪圖享樂,消磨了報仇的志氣,於是便晚上就枕著兵戈,睡在稻草堆上,還於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