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詩國中,孟浩然絕對稱得上是大腕、巨擘。為了充分表達我對這位詩人如滔滔江水般的崇敬之情,我要冒一下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這個天下之大不韙,來給我心目中的唐代詩人們排個座次,就像《說唐》裡面的英雄排座次一樣,第一條好漢李元霸,第二條好漢宇文成都,第三條好漢裴元慶,以下雄闊海、伍雲召、伍天錫、羅成、楊林、魏文通、尚師徒等等,這個座次當然是以武藝(力)論英雄,民間過年時常貼的門神秦叔寶、尉遲恭只能排在第十六七位。
以下是我排定的唐代詩人座次表:李白第一、杜甫第二、白居易第三、王維第四、李商隱第五、李賀第六。這6個人無疑是唐代詩國裡最耀眼的明星,代表著唐代詩歌的最高成就,他們是詩人中的詩人,是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給了詩的詩人,民間分別為他們上尊號如下:李白“詩仙”,杜甫“詩聖”,白居易“詩魔”,王維“詩佛”,李商隱“詩神”,李賀“詩鬼”。“詩神”的尊號是我替李商隱加上去的,大概能夠代表大多數人的看法。其理由是:一者,西方的詩神繆斯,是一位女性。中國沒有詩神一說,但讓李商隱這位最深於情的詩人來當詩神,怕也是說得過去的。再者,以李商隱的詩風而論,迷離恍惚,情思百結,纏繞於心,彷彿三日不可解者,大概也真有點“神”。以上6人之外,其他人大概都要降一等,只宜簡明扼要地稱之為詩“人”了。
讓我們另起一行,排定稍次一等的詩人,他們是(依時間順序排列):王勃、陳子昂、張若虛、孟浩然、王昌齡、王之渙、崔顥、高適、岑參、韋應物、張繼、孟郊、劉禹錫、元稹、杜牧,共15人,大致可以居於第二層次。這些詩人即使放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來考量,也是第一流的詩人。再其次,其作品可以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屬於第三層次;可以入選《全唐詩》的,屬於第四層次。說到這裡,我必須馬上加個括號解釋一下,否則韓、柳的“粉絲”們就要寢我之皮、食我之肉了。韓、柳的詩的確夠得上一流水平,但考慮到二人“唐宋八大家”的赫赫聲名,就不必將他們僅僅範鑄在詩國裡與李、杜等人一較短長了,這樣做既屈就了他們,對李、杜等人也不公平。
話扯遠了,還是趕快踩剎車,折回來說這首詩。開元十七年(729年)春,孟浩然於不惑之年第一次赴長安應試,沒有成功。但他仍然滯留京師,想走獻賦上書的路子求得汲引,登入龍門。這期間他與王維常常往來,但王維此時已經棄官,無力幫助他。是年冬,孟浩然在極度失望中打算還鄉,行前寫了這首詩。
詩的意思很簡單:自從落第之後,我就在投謁無門、寂寥孤獨中打發著日子。我是多麼心灰意冷啊,不如歸去吧,但我又是多麼留戀。朝中的當權者有誰能欣賞我、任用我呢?世上的知音原本難覓啊。我已經下定決心,後半輩子要堅守寂寞,歸隱故園,從此絕了那仕途經濟的心。面對世態炎涼,孟浩然就這樣咀嚼著心中的隱隱悲酸。
詩人的筆觸向來是飽含感情的,詩人的心靈卻害怕咀嚼辛酸。但是,詩人偏偏是這樣,越害怕越是細細咀嚼,越咀嚼越是痛徹肺腑。因此,辛酸的詩行一旦從詩人的肺腑中汩汩湧出,那麼,即便淚腺再不發達的人也要無力抵抗的。阮籍的“窮途之哭”,杜甫的山河破碎之淚,李商隱的迷離惝恍之思,哪一個音符不是從詩人的肺腑中湧出?他們因現實而痛苦,他們因痛苦而思考,他們因思考而發為詩,詩是他們存貯淚水的容器,詩是他們鎖閉秘密的木匣,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