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看上去是從七路兵馬變成了五路兵馬。
澶州城下,蕭撻凜vs李繼隆。
蕭撻凜兵力超過二十萬人,多是騎兵。
李繼隆不足五萬兵馬,多是步兵,而且手下副將是石保吉、葛霸、從大名府趕來的孫全照,以及張旻等人。
石保吉還可以,孫全照更不錯,然而除了他們,剩下的可以說去打醬油吧。
兵不及遼國,將不及遼國,甚至李繼隆才來澶州時間不長,對軍中兵將都不怎麼了解。
就在這種情況下,澶州之戰的第一槍打響。
而且這一戰李繼隆只有勝不能敗,否則這時候口袋仍沒有真正紮緊,那麼精心謀劃數年的計劃便失敗了。甚至為了繼續迷惑敵人,不能動用真正的勁旅,不能動用潘惟正運到澶州的那種武器……
面對這種壓力,李繼隆迅速利用他在軍事的威信,以及高超的智慧,將三軍整合好,然後將所有輜重車集中起來,去掉一個輪子,聯在一起,紮成一個個輜重車圈子。
蕭撻凜來了,他沒有讀過劉裕傳,甚至都沒有面臨過放在戰場上的輜重車作用。
不就是一輛輛車子嗎,難道比城牆更難打?
於是發起進攻。
然而不一會兒他的幾十萬軍隊便迷失在輜重車陣裡不能自撥。隨著輜重車將騎兵速度延遲下來,宋軍手中的弓弩漸漸起了作用,甚至李繼隆調來一部分破騎軍兵士,三人一組,矛射,斧槍刀削馬腿,鉤月槍鉤腦袋,這種組合甚至比唐朝的陌刀還要邪門。
幾十萬遼軍在這個泥坑裡苦苦掙扎,石保吉乘機帶著所有騎兵抄掉後路。
遼軍大敗,一直被幾萬以步兵為主,數量僅是遼軍四分之一的宋軍壓著打,追擊了近十里,才利用騎兵的速度擺脫了宋軍的進攻。
開門大吉。
但李繼隆報捷時做了一件讓宋九哭笑不得的事,在奏摺上刻意說北澶州城門巷湫隘,望且於在南城駐蹕。(未完待續。。)
第五百十零九章 病
澶州就是後來的濮陽,這個地名在宋史上出現頻率很高。
不僅因為澶州之戰。
還有這裡經常黃河決堤。
以及鹽政。澶州城分成兩部分,一在黃河南岸,一在黃河北岸,黃河北岸受遼國私鹽影響,於是實行了通商法,但在南岸則是實際了榷法。
李繼隆上奏就是希望趙恆車駕停在南城指揮,而不要越過黃河。
但為什麼宋九附和寇準讓趙恆親征,一是軍隊太多了,桀驁不馴的猛將太多了,即便李繼隆也未必能全部指揮起來,有了趙恆坐鎮,便於了三軍調動。至少不會發生曹彬在雄州城時的爭吵帶來的後果,吵是必然的,但不會因此分裂。
二是鼓舞士氣,這是國運的戰爭,宋朝勝利了,遼國差不多結束了,宋朝敗了,可能提前走向末落,那怕一點一滴優勢也要利用上。
三就是魚鉺足夠大,將遼軍吸引住,而不讓他們提前突圍,以便接下來的大會戰中擴大戰果。
但宋九不會說我用皇上以及諸位宰執做魚鉺,於是李繼隆有他的考慮。
畢竟軍隊太多,而澶州城牆並不是高大堅固,萬一出現失誤,讓遼國來一個斬首行動,大事去矣。請看另一個時空某個明朝皇帝,或者即將發生的蕭燕燕母子……
宋軍優勢夠多了,不必要冒這個風險。
於是上書此議。
趙恆看完後,便下詔以南城驛舍為行宮。寇準急了,說道:“陛下不過河。則人心危懼,敵氣未懾。非所取威決勝之道。四方徵鎮,赴援者已至。又何疑而不往?”
高瓊大喝道:“陛下不過河,百姓如喪考妣。”
他是武將出身,所以這句話說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