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軍第二次大舉進攻南宋。其中:西路軍主要進攻陝西、東路軍主要進攻山東、江蘇一帶,而陝西北部的延安、宋高宗趙構的臨時難民點——江蘇揚州,則分別成為了西、東兩路大軍打擊的重點目標。
當時任“平寇左將軍”的韓世忠,駐紮在今天江蘇省西北角徐州地區邳州市一帶(當時叫“淮陽軍”)。在金東路軍主力完顏宗翰所部打擊下,韓世忠被迫率軍南撤。當撤退到今天江蘇省北部宿遷地區沭陽縣一帶時,被金兵包圍。在這場惡戰中,老韓表現得非常“不優秀”,據史料記載竟“棄軍走鹽城”,落荒逃到了今天江蘇省東部的鹽城一帶。
1129年,差點在鹽城“改行”的韓良臣又迎來了他人生中的一個春天。
這一年3月,皇家警備隊的兩名高階軍官苗傅、劉正彥發動了一場形如幼兒園大小班做遊戲一樣,政治目的不明確的軍事政變,逼迫剛剛經歷“揚州大潰敗”的趙老九提前辦理內退,哪涼快到哪待著去。
在這歷史性關頭,韓世忠表現得非常“棍”,竟然不顧家屬的安危(苗傅聞韓世忠在秀州,取其妻梁氏及其子保義郎亮于軍中以為質),強烈要求同“違法犯罪分子”一刀兩斷,拒絕和叛軍再到一個單位上班,再去一個財務處領工資。
知難而退,避事休閒;歲月流逝,漸去芳華(4)
據《宋史》記載,面對苗傅等人的封官晉爵,“忠君模範”老韓不僅發表了“吾但知有“建炎”(宋高宗趙構的年號),豈知有“朋受”(叛軍所立的趙構幼子的年號)?”的公開宣告,而且“斬其使,焚其詔”。
在三支“勤王”主力軍中,也許韓世忠所部是此前最不為人所看好的一支。剛剛經歷“沭陽慘敗”,僅剩幾千“散兵遊勇”,最後還不得不從兄弟單位借調了兩千人馬“湊數”,勉強組成了一支不足萬人的“生力軍”。然而在老韓的率領下,這支軍隊成為了平叛的急先鋒。據《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記載,“將戰,世忠艤家屬舟於岸下,率將士當前力戰。張俊次之,劉光世又次之”。
由於堅決擁護高宗趙構的領導,血腥*禍起蕭牆的兵變(秋七月辛已,韓世忠軍還,執苗傅、劉正彥、苗翊詣都堂審驗畢,磔於建康市,梟其首),韓良臣成為了高宗趙構心目中政治素質過硬的好乾部。當時年僅二十三歲的趙構,竟曾拉著分開沒多長時間的韓世忠,恍如隔世般地失聲慟哭,“爹。你怎麼才來呀?”一副委屈得不得了的樣子(上步至宮門,握世忠手慟哭)。
在領導的鼓勵下,老韓又在趙老九面前來了個即興發揮,用“大力神功”將協犯吳湛的手骨捏碎(世忠詣湛與語,手摺其中指,遂執以出)。
雖然趙構是南宋歷史上一個比較噁心的主角,但史料中用“慟哭”兩個字來形容兵變被*後其“劫後餘生”的心情,似乎並不為過,不應簡單地看做是一場作秀活動,而應是兩種真實感情的流露:第一種是悲傷;第二種是在無助中找到了希望。所以最起碼這個時候在趙老九眼中,韓世忠不僅僅是自己手下的一個打工仔,同時也是一個恩人。
起兵勤王、保護領導,使趙老九感激涕零:“皇權都開始打折了,實力派老韓和我還這麼鐵(還這麼拿我當盤菜),的確是一個信得過的好乾部啊!”
從此,韓良臣被貼上了忠於領導的標籤。
知難而退,避事休閒;歲月流逝,漸去芳華(5)
2。個人背景:
南宋名將絕大部分是西北軍戶口,如:張俊、韓世盅、吳階、吳麟、楊沂中等,都是從小吃夾肉泡膜、唱信天游長大的。更何況韓世忠和張俊還是雙保險的慶家(韓世忠的兩個兒子娶了張鐵山的兩個女兒),如果把老韓也來個“莫須有”給做了,雖然不至於牽一髮而動全身,但卻會起到非常不良的轟動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