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她曾說過一句話:我羨慕英雄,我服膺思想家。
在拜讀《大國崛起》後,廬隱就認為周赫煊是位大思想家,她現在很好奇思想家會寫出怎樣的小說。
廬隱是個小說痴,很快就沉浸在故事中。
書裡的女主人公沒有名字,通篇以“她”來代替。“她”在獄中與鬼魂對話,“她”從小孤苦流浪,“她”和野貓做朋友,“她”跟野狗討論生存問題,“她”偷食物被警察抓了,“她”成為督軍祈雨的祭品,“她”在江底遇到河神……
《小說月報》的分量雖然很足,但還要刊載其他內容,所以《神女》只連載了一萬多字。在女主人公遇到河神時,小說便戛然而止。
廬隱放下雜誌,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她不知該如何評價這篇小說,書中的萬物皆有靈性,包括小貓小狗都可以說話,唯獨人類彷彿失去靈魂的提線木偶。
童話?
孩童根本無法理解書中的深層含義,而成年人讀起來則不寒而慄。
神話?
這不是神話小說,裡面的神鬼情節可以理解為主角在幻想。這是一部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只不過對社會的描述太黑暗了。這種黑暗還隱藏在歡樂喜慶當中,宛若一道道利劍刺穿讀者心臟。
廬隱對此感同身受,她甚至覺得小說就是在描述自己。
廬隱成長於舊式家庭,父親是前清舉人,甚至還當過知縣。但她從小被母親視為災星,被扔給奶媽撫養,因為她出生那天正巧外祖母去世。
童年時代,全家都當她不存在。她兩歲時一身疥瘡,三歲了還不會走路、不會說話,因為沒人肯費心教她。後來她得了極重的熱病,家人也不送她去醫治,等著她自生自滅。是奶媽將她帶到鄉下,吃著農家的粗茶淡飯把病養好。
父親當上長沙知縣後,廬隱才被接回父母身邊。但她仍舊得不到關愛,有一次因為哭鬧,竟被父親扔進水中,幸虧有聽差的隨員救起才活命。
這一切,只因她是個女子,是個災星。
廬隱六歲時,父親心臟病去世,舅父把他們接到北平外公家。舅父是前清農工商部員外郎,還兼著太醫院御醫,家大業大,廬隱的表姐妹就有20來個。
但廬隱還是被當做災星看待,不能進學校,只能跟著姨母學三字經。她甚至和府上的婢女住在一起,每逢舅父家有喜事或者請客,廬隱就被獨自鎖在院子裡,只能跟院中的鳥蟲花草說話解悶。
這才只是開始,廬隱的一生屬於徹頭徹尾的悲劇,她從來沒有順暢過。去年她丈夫也死了,被婆婆趕出家門,自己帶著一歲多的女兒四處流浪。
以前在學校讀書時,廬隱腳上長瘡差點殘廢,後來又肺管破裂咳血不止。那時她被引導信教,皈依上帝,在宗教信仰中得到慰籍。現在的她信奉新思想(自由與科學),她去過日本、朝鮮、奉天、大連和天津,一路目睹中國社會之凋敝,人民生活之苦難,她發了瘋想推翻這個舊社會。
《神女》所描繪的一切,都暗合廬隱心境。
梁啟超和鄭振鐸,讀《神女》時感覺得慌,但廬隱卻對此別有感觸,因為她從小經歷過這些。
中午,廬隱抱著女兒出去吃飯,回到宿舍就提筆撰寫書評,她打算發表在《小說月報》的“文藝叢談”版塊:
“五四以來中國之新派文學,首推《狂人日記》,其次便是周赫煊先生這部《神女》。寥寥萬餘字,我只看到開頭,便已經看到一個吃人的舊社會。‘她’彷彿是這個黑暗社會的祭品,註定了要走向悲劇,剝開神神怪怪的外衣,我看到作者對靈魂的剖析,對人性的拷問,此書將為讀者展現一個真實而又荒誕的中國……”
不僅僅是廬隱,所有拿到《小說月報》的讀者,都被這篇只連載了開頭1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