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頁。
(31)《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229頁。
(32)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2,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80…581頁。
(33)《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頁。
(34)《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324頁。
(35)《船政奏議彙編點校輯》,海潮攝影藝術出版社,2006年版,第357頁。
(36)《左宗棠全集》8,嶽麓書社,1987年版,第180…181頁。
(37)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洋務運動》4,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2頁。
(38)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中日戰爭》1,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63頁。
(39)(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海防檔·乙》福州船廠下,1957年版,第1046…1047頁。
(40)《世界日報》,1926年7月13日,第三版,世界要聞。
龍騰八閩——“平遠”(“龍威”) 級近海防禦鐵甲艦
1910年6月5日,江蘇省城江寧城北的丁家橋一帶人頭攢動,在兩江總督張人駿親自主持下,名為南洋勸業會的清末首屆全國性博覽會隆重開幕,其展會運作模式效仿萬國博覽會,一時頗為人稱道。由一棟棟風格各異的西式建築構成的展館群中,除全國各行省展館、農業、機器等展館外,專門設有一座武備館,展示中國的武備建設成就。玲琅滿目的展品中,一件由福建船政選送的鋼甲艦模型格外受人注意:
“船政自制鋼甲船惟此一號,實為裴大臣經中法戰事之後,知世界風潮日亟,非墨守成規所能與各國爭長也。時出洋製造各學生綜理工程處,歷練漸深,成效卓著,遂督飭算繪鋼甲圖式,估計工料。議者每以費巨難籌,多方阻尼,裴大臣雖不恤人言,而籌款維艱,只能決定試製極小之鋼甲船一號……船政創設四十餘年,成船達四十號。其中非無推陳出新之製法,當創制‘平遠’鋼甲船時,全系學成回華諸生督率華匠自辦,幸竟告成。蓋深知海軍以鋼甲艦為最重要之船,既設船政,則不可不知自制也。”(1)
近海防禦鐵甲艦
中法馬江之戰結束後,接替被革職而去的張佩綸,江蘇阜寧人裴蔭森成為船政歷史上第八任總理大臣。1885年2月8日,裴蔭森抵達馬尾正式上任,這位任事勤勉的官員,擔負起了中法戰爭後復興船政的重大責任。在更新廠房以及添置機器裝置的同時,裴蔭森聽取多方意見,認真地總結了馬江海戰失敗的經驗。拋開難以隨意涉及的政府指揮決策層方面的問題,裴蔭森將主要責任歸結到武器裝備的落伍,認為鞏固海防,必須要擁有當時世界最具威勢的海上利器——鐵甲艦。儘管過於偏重強調客觀原因,但也屬可以理解之事,在那個官場派系複雜的年代,一步不慎,前面就可能是萬丈深淵。在裴蔭森的領導下,福建船政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
1885年7月4日,一件特殊的奏摺從福建由輪船送至上海,再由驛站快馬加鞭急送北京,塵土飛揚的驛路上,銘記了這樁對中國近代軍艦製造意義重大的歷史事件。由船政大臣裴蔭森撰寫,左宗棠、穆圖善等大臣聯名上奏的這份加急奏摺裡,首先開宗明義,指出中法戰爭中,法國艦隊之所以能橫行海上,肆無忌憚,關鍵原因在於中國海軍缺乏制敵利器鐵甲艦。認為經過馬江一戰挫折後,海防薄弱的閩浙、臺澎一帶,急需裝備鐵甲艦,“懲前毖後之計,整頓海軍必須造辦鐵甲,時勢所趨,無庸再決者也”,隨即便介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