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的留法學生魏瀚等提出的一個方案。
該方案預備仿造法國1885年左右設計的三艘同型的小鐵甲艦,這種軍艦比北洋在德國訂造的“定遠”級鐵甲艦噸位小、吃水淺,較適合福建一帶的船塢。而馬力比“濟遠”艦略低,駕駛較為便易,單艘造價不包括武器、電器等裝備約為46萬兩銀。裴蔭森請求清廷在財政經費短絀的情況下,也應該竭力撥款建造三艘,“閩省若有此等鋼甲兵船三數號,炮船、快船得有所護,膽壯氣揚,法人斷不敢輕率啟釁”,奏摺中激動地稱:“……該學生等籍隸福省,均無希圖名利之心。只以馬江死事諸人非其親故即屬鄉鄰,以報仇雪憤之心,寄於監作考工之事,其成效必有可觀。”(2)大有一番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之豪情壯志。
關於這級鐵甲艦的設計方案,原本在裴蔭森的奏摺中講得十分清楚,是以三艘法國軍艦作為仿造原型。但隨後因為抄錄轉載者的粗心大意,以及後世編輯出版者的誤讀,竟然釀成了中國近代海軍史研究上的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公案,以致直到歷史長河緩緩流過100多個春秋後,某些時候仍然還被混成一筆糊塗賬。其實在裴蔭森個人的文集《裴光祿遺集》,以及福建船政史料,乃至一手原始資料——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光緒朝硃批奏摺中,都非常明確肯定地表示福建船政申請建造的鐵甲艦,參考的母型是法國軍艦。但1895年,劉名譽編刊《越事備考》一書時,將裴蔭森的這份奏摺中的法國字樣誤抄錄成德國,一字之差,失之千里,法蘭西就此變成了德意志。而對現代學術研究影響頗深的史料集《洋務運動》中,竟然也隨之錯書成德國,由此使得這則訛傳流傳甚廣。
法國“黃泉”級近海防禦鐵甲艦線圖
錯誤並沒有就此停止,更為荒唐滑稽的事情來自三艘法國軍艦的艦名。原本裴蔭森上奏的年代,因為沒有現代標點符號,用作參考母型的法國軍艦的艦名是直接被書寫為“柯襲德士迪克十飛禮則唐”的,對於這組複雜的音譯,上世紀50年代《洋務運動》一書編纂時,在沒有任何依據的基礎上,亂點鴛鴦譜,隨意標點斷句為“柯襲德士迪克”、“十飛禮”、“則唐”。(3)由於這套書在學術界影響之大,覆蓋面之廣,以至於“德國”造的“柯襲德士迪克”、“十飛禮”、“則唐”竟然成了定論,被各種著作反覆引用,一錯再錯。實際上,遍查19世紀的德國軍艦資料,是絕找不到哪型軍艦的譯名與此相同的。這三艘被馬大哈們硬生生篡改了出生地和姓名的軍艦,真實身份乃是法國在19世紀末期建造的“黃泉”(Acheron)級。除了首艦“黃泉”號外,其他三艘軍艦Cocyte(“痛哭河”)、Styx(“冥河”)、Phlegeton(“地獄火河”),根據音譯,應該分別斷句為“柯襲德”、“士迪克十”、“飛禮則唐”,這些才是裴蔭森奏章中所指的軍艦。(4)
Wespe裝備的305毫米主炮
19世紀中期以後,由英國著名的艦船設計師倫道爾肇始,小船架大炮的蚊子船出現在大洋上。這種軍艦體格小巧,造價低廉,而卻裝備與其身材遠不相稱的大口徑巨炮,頗有點“志大才疏”的陣勢。這類軍艦不利於出遠海航行,主要用途是防守海岸、要港,當時被稱為水炮臺。因為具備陸地炮臺所無法比擬的機動性,以及造價低廉,甫經出世,就被各主要海軍國家大量裝備。不太願意亦步亦趨地跟隨英國人,德國在蚊子船的設計思路上作出自行改進,加上了水線帶裝甲,創造出了具有開創性的裝甲蚊子船Wespe號。這類軍艦又被稱作近海防禦鐵甲艦(Coast Defence Ships),名為鐵甲艦,實際則是加強了防護的蚊子船而已。但較普通無防護的蚊子船,生存力已大為提高。
法國建造的“黃泉”級鐵甲艦正是屬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