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共五千三百五十卷,是研究道教的珍貴文獻。於是,他透過朋友的幫忙,住進了白雲觀。
校書的日子是枯燥且清苦的。劉文典一向主張,校勘古籍不可憑孤證下結論,兩證可以立議,三證方可定論。在一封給胡適的信中,劉文典吐露了自己點校《淮南子》的惴惴情懷:〃弟目睹劉績、莊逵吉輩被王念孫父子罵得太苦,心裡十分恐懼,生怕脫去一字,後人說我是妄刪;多出一字,後人說我是妄增;錯了一字,後人說我是妄改,不說手民弄錯而說我之不學,所以非自校不能放心,將來身後虛名,全繫於今日之校對也。〃
正因為抱著這種態度,劉文典在白雲觀一待就是幾個月,足不出戶,潛心翻檢《道藏》,偶有〃驚喜〃。經常是茶飯不思、寢食難安,以致得了很嚴重的神經衰弱症,養息了半年才漸漸好轉。據說,在白雲觀期間,由於日子實在太清苦,有一次劉文典忍不住了,趁著道士們不注意,偷吃了點葷腥,結果被〃逮〃住了,鬧了個大紅臉。
這可能只是個笑談,但卻透顯出大學者們〃坐得板凳十年冷〃的辛酸。
胡適版〃明星製造〃
高舉〃整理國故〃大旗的胡適,一直在靜靜觀望著劉文典的努力。他預感到,這將是國學領域的一顆〃新星〃。作為旗手,他有責任伸出援手,為這位〃未來之星〃指引方向。
事實證明,沒有胡適,就不可能有劉文典的一舉成名。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胡適不遺餘力的支援,劉文典即便最終能夠在國學界樹立聲名,恐怕也得延遲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
劉文典寫出了《淮南鴻烈集解》,胡適當然是第一讀者。1921年9月24日,胡適在日記裡寫道:〃劉叔雅(文典)近來費了一年多的工夫,把《淮南子》整理了一遍,做成《淮南鴻烈集解》一部大書。今天他帶來給我看,我略翻幾處,即知他確然費了一番很嚴密的功夫。〃在同一天的日記裡,他甚至不吝筆墨地誇讚道:〃北大國文部能拿起筆來作文的人甚少,以我所知,只有叔雅與玄同兩人罷了。叔雅性最懶,不意他竟能發憤下此死功夫,作此一部可以不朽之作!〃商務印書館的張元濟正是在這一天,因胡適的推薦看到了劉文典的這部書稿,因此考慮出版。
儘管在校勘《淮南子》之前,劉文典已經翻譯出版過《進化與人生》、《生命之不可思議》等著作,但他畢竟只是個〃學界新人〃,出版界對於他基本上是不怎麼買賬的。因而從一開始,胡適就充當了劉文典的〃經紀人〃,全權代表劉文典與出版社進行談判、洽商。劉文典就多次在給胡適的信中說,〃《淮南子》事,既然你這樣說,典無有不依〃。
非常耐人尋味的是,在目前可查的劉文典寫給胡適的四十餘封書信裡,有大量書信都緊緊圍繞一個主題:讓胡適幫助他與出版社就稿酬討價還價,或者乾脆是直接找胡適借錢。可以說,劉文典對胡適的信賴,是全方位的。
1921年10月16日,劉文典因為校勘《淮南子》購買類書、僱人抄寫等用途找學校借了六百元錢,到了快要償還的時候了,可他的書還未正式出版,兜裡沒有分文。萬般無奈之下,他只好給胡適寫信,請他找商務印書館的大老闆張元濟(號菊生)說情:〃兩三個月薪水一扣,典年內就無以為生了。典想拙作將來銷路總不會十分錯的,借重你的面子,和張菊生先生商量,墊幾百元,總該可望辦到。拙作比起平常的書來,費的心血也多些,將來定價也要貴些,並且價值比較的永遠些,無論多少年後都可以有銷路,究非那些風行'一時'的書可比。先墊一筆款,早遲準可以撈得回來的,典想只要請你和張菊生先生一說,典目下這個圍就可以解了。你對於典的事素來肯幫忙,這件事必定可以答應我的。〃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