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地校好一部書,再校與此書有關聯的若干部書,從而上下聯貫,左右橫通〃3。經過比較,他選定秦漢諸子作為校勘研究的主攻方向,而且一出手就是比較難弄的《淮南子》。
劉文典的這一計劃得到了胡適的鼎力支援。1923年胡適特意擬訂了〃整理國故計劃〃,初步選定的人中有馬幼漁、劉文典、沈尹默、沈兼士等,開出三十六種整理書目,並將各書的整理工作落實到人。劉文典計劃整理的《淮南子》被胡適列為北大〃國故叢書〃的第一種,並承諾為其作序,可見其重視程度。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初年淮南王劉安集合門客編撰的一部哲學著作。據《漢書·藝文志》記載,《淮南子》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近現代只流傳內二十一篇。全書體系比較龐雜,糅雜了儒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的思想,主要傾向於道家,突出〃道〃和〃氣〃。由於漢代中期〃獨尊儒術,罷黜百家〃,這本書幾乎被丟進了廢紙簍內,無人問津。到了近代,該書已是文意變遷、傳寫訛奪,成了一部〃比先秦諸子還要難弄〃的〃硬骨頭〃。其間雖有清代王念孫、俞樾、孫詒讓、陶方琦等學者先後整理,但正如胡適所說,〃然諸家所記,多散見雜記中,學者罕得遍讀;其有單行之本,亦皆僅舉斷句,不載全文,殊不便於初學〃。而在當時最流行的本子,竟還是一百五十年前清朝學者莊逵吉校注的。
從一開始,劉文典就意識到〃整理國故〃要拓寬視野,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一味考證,而要在綜合各種版本的基礎上進行〃集解〃,〃注重叢書的意旨、內容、寫法的分析,從文意、文法、字詞的比較中去判斷是非優劣〃。劉文典本來就是個〃版本癖〃,在市面上遇到古籍的好版本,總是不惜重金購買。校勘《淮南子》之初,既要購買體現前人梳理校注水平的各種善本,又要購買儲存了大量散佚殘缺文章的類書,還要僱人抄寫,實在花費不小,〃曾經和夢麟先生商量,在學校裡借了兩回錢,一次二百,一次四百〃,相當於他三個月的薪水。
由於曾受到國學大師劉師培、章太炎等嚴格的學術訓練,劉文典對於校勘之學的嚴謹態度十分看重,沒有一分甚至幾分證據,決不敢輕易下結論。他平時在課堂上常跟學生說,〃每部古籍,都有一個傳抄、刊印的過程,長的幾千年,短的數十年,錯誤實在難於避免。託名偽作的、篡改古籍的不乏其人。看不出問題,真偽不分,曲為解說,就要謬種流傳,貽笑大方。搞校勘,須精通文字、聲韻、訓詁之學,要有廣博的文化、歷史、名物制度的知識,版本、目錄之學也得認真研究〃4 。
做《淮南子》校勘,劉文典就是抱著這種不敢〃貽笑大方〃的心態去進行的。這一切,胡適都看在了眼裡,他後來在為這本書所寫的序言裡說,〃叔雅初從事此書,遍取《書鈔》、《治要》、《御覽》及《文選注》諸書,凡引及《淮南子》原文或許(許慎)、高(高誘)舊注者,一字一句,皆採輯無遺。輯成之後,則熟讀之,皆使成誦;然後其原書,一一注出其所自出,然後比較其文字之異同。其無異文者,則舍之;其文異者,或訂其得失,或存而不論;其可推知為許慎注者,則明言之;其疑不能明者,亦存之以俟考。計《御覽》一書,已逾千條;《文選注》中,亦五六百條。其功力之堅苦如此,宜其成就獨多也〃。可以說,這是對劉文典校勘《淮南子》時研究狀態的執中之論。
第8節:朋友胡適之(5)
校勘《淮南子》,免不了要查閱《道藏》典籍。《道藏》是道教經典、論述、符篆、科儀、法術和文獻(包括山志、紀傳、圖譜等)的總彙,凡是與道教有關的,都有可能被收入。莊逵吉校注的本子就以前人整理過的《道藏》本為底本。劉文典打聽到,北京最大的道教廟宇……白雲觀裡珍藏有明朝正統年間刊印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