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的李自成、張獻忠更是與他們毫不相干。
他們所關心的,僅僅只是自身的榮華富貴能否得以延續,至於國家的安危、百姓的死活,皆被他們拋諸腦後。這種短視與自私的行為,無疑加速了明朝的覆滅,使得這個曾經輝煌一時的王朝最終走向了末路。
在南明建立之際,揚州城也爆發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變——揚州民變。這場民變的起因,是高傑率領軍隊準備進入揚州城時遭到了當地居民的堅決抵制。儘管這背景是因為揚州人擔心高傑軍隊的燒殺搶掠行為,而對其充滿敵意,並最終引發了暴力衝突。但實情是揚州人天然不喜歡軍人入內。
面對這一局面,南明朝廷不得不介入解決。令人意外的是,同樣為東林黨所控制的南明弘光朝廷在處理此事時竟然偏袒了揚州一方。這種做法無疑讓高傑及其軍隊感到失望和不滿,畢竟他們本想透過進入揚州來增強自身實力、穩定局勢。雖然高傑所部軍紀很差,但高傑自認他是想將揚州當成自己的根據地的。但現在,他們卻被視為敵人,無法得到應有的支援,而揚州也失去了最強大的一支軍事力量。
儘管揚州在明朝的政治舞臺上表現出色,但當面臨來自北方的清軍入侵時,他們的策略和手段卻顯得無能為力。這些習慣了與明朝官員打交道的揚州人,對於即將到來的清軍毫無頭緒,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他們發現自己過去擅長的那一套政治手腕在面對清軍時完全失去了作用。曾經的如魚得水如今變得束手無策,而揚州這座城市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
*********
“商人就是商人,怎麼可能將國家大事為重呢?你越跟他們講道理,他們越是得寸進尺!”朱元璋憤怒地說道。這句話讓朝堂上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眾臣們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在這個時代,商人的地位並不高,甚至被視為社會的底層人物。朱元璋認為,商人只關心自己的利益,不會將國家大事放在心上。這種觀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非常普遍,幾乎所有的朝廷大員都持有類似的看法。
事實上,整個洪武朝幾乎沒有商人的身影。相反,憎恨商人的人卻居多。這其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當時元朝支援下的色目商人的行為實在令人髮指。這些商人為了追求利潤,不擇手段,甚至不惜損害國家和人民的利益。他們的行為讓人深感厭惡和憤慨,使得人們對商人產生了強烈的偏見。
朱元璋本人就曾經歷過元末時期的動盪與苦難,深知商人的貪婪和自私會給國家帶來多大的危害。因此,他對商人的態度十分嚴厲,認為他們只是一群唯利是圖的小人,根本不值得信任。
******
“尾大不掉了。”萬曆看著眼前的天幕,無奈地嘆息道。自明代中期起,隨著時間的推移,商業逐漸蓬勃發展,商人的社會地位也隨之提升。儘管朝中大臣對商人仍抱有偏見,但為商人發聲的官員卻不在少數,這已成為明朝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
“臣絕對沒有從揚州拿過一分錢。”一名朝廷御史雖然嘴上如此說道,但他心裡很清楚,自己從舉子時代起便參加了大部分由揚州商人贊助的文會。雖然他確實未曾收取過一分一毫的賄賂,更不知所謂的瘦馬是什麼味道。但就連他自己都不敢斷言,自己的同僚們是否廉潔奉公,更何況他也無法保證,在參加那些文會時,自己是否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了他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