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向來有遠交近攻的策略,對外穩定離得遠的諸侯國,蠶食離得近的,最後變成吞併,對內以重金收買重臣,為秦拖延時間逐個擊破。
如今唯一能和秦國相當的對手是趙國,而趙國在長平一戰後實力大損,40萬被坑殺的趙軍幾乎斷送了趙國男丁,更何況秦國這幾年還有意的對趙國挑起事端,趙國想守城不出的時候就會傳來白起要來前線的訊息,隨後趙國軍隊便不由自主的衝了出來,秦國便趁他們而而失策之時給予沉重打擊。
白起,一款專門挑起趙國怒氣的工具人。
但他根本沒有機會親自去趙國,不然趙國人就真發飆了,打起來不佔優勢。
他不來的時候,趙國人聽到他的名字就激動,幾天後聽說他不在,那勇氣就又沒了,反而開始震懾於秦國的虎狼之師,無力與之抗衡,而其他國家不用說了,更難以抗衡,而首當其衝的,就是七國中最弱的,也是離秦國最近的韓國。
韓國最為弱小,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滅亡,以此震懾其他諸國,這樣接下來進行外交的時候他們就會不由自主想到秦國的力量,擔心激怒秦國,導致秦國來對付自己,因此不敢輕易結盟。
他們總會有僥倖心理,覺得秦國只會打兩個弱小的國家,秦國買通的人也會為他們灌輸這個思想,等到他們反應過來,就全來不及了!
當然,先打韓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韓國的地理位置十分的重要,韓國擋住了秦由函谷關東進的道路,所以,韓國是非滅不可的。
不過嘛……
即便是再不懂歷史的人,也應該知道一個叫張良的人,何況是隨著年紀增大,那些後世的記憶愈發清晰的楚姜。
所以,楚姜會親自率軍前往韓國,不過在此之前,他們會假裝攻打趙國,然後猝不及防轉去韓國。
這次,秦國攻打韓國的時間提前了,韓非甚至尚未來得及歸國,楚姜便率領秦軍一舉攻下韓國都城新鄭,俘虜韓王安,立穎川郡。
當然,楚姜還額外活捉了了張良的父親張平,圍堵了在家僕護衛下要逃走的張良。
按理說俘虜了人家的王就算了,沒有連臣子都要帶走的,但誰讓楚姜下得去臉面呢,她藉口是仰慕已久,請他回國,還順便帶了韓國眾多王子去逼迫張安,一副要是不同意,就得病死幾位王室的架勢,張安只能妥協。
張良就更好弄了,就說他是仰慕自己,拜了自己為師,要跟自己回秦國。
如此一來,韓國人只會覺得他們張家背叛了韓國,即便是再忠心,也永遠會被視做叛徒。
多年名聲,毀於一旦。
人們不會在意真相,他們只想找一個可以怪罪的人。
就連韓王安也是如此。
年幼的張良看著父親面如死灰的樣子,也沒由來的感覺一絲悲涼。
他知道是秦國設計的這一切,該怪的是秦國,但普通百姓和大臣這樣信了也就罷了,韓王竟也如此信了?
還是說他是早就懷疑,現在只是“證實”了他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