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古文法度的引入是最早的,但被再次寫爛了之後。”
“下面計程車人又開始尋求通變之道,士人或引心學、禪學入八股。
“或講求格法的巧妙變幻,或引俗字方言入八股,或走上覆古主義宗法秦漢的道路,不一而足。”
“在隆慶、萬曆時期的八股文壇,“心學入八股”流行於前,“俗語入八股”“機法”“凌駕”等文風盛行於後。”
“至天啟、崇禎年間,“諸子入八股”又形成一股大規模潮流。”
“崇禎四年辛未科黜落了大量根柢程朱且謹守成化、弘治、正德、嘉靖時期法則的八股文,而弋獲了大量不軌於義理的“縱橫充斥”之文。”
“可以說,在明朝的時候,只要你敢寫,什麼都可以引入八股文裡!縱橫之文都可以寫進去,你們可以想想!”
在座的眾人這下也知道了明朝時期的八股文,其實就是四書文而已,並不是後來固定化模式化的八股文。
但乍一聽到竟然還可以把縱橫之文寫進去,都有些懵。
不軌於義理,這五個字,已經很說明問題了!
“給八股真正套上一層層枷鎖的,是後來的清朝!”
“清初倡導歸本經史,逐步提倡“清真雅正”。”
“入關第二年的順治二年“定文有正體。凡篇內字句,務典雅純粹。不許故摭一家言,飾為宏博”。”
“順治九年又規定:“其有剽竊異端邪說,矜奇立異者,不得取錄。”這些措施,使“諸子入八股”的潮流最終消弭。”
“康熙初年的《科場條例》又強調不能決裂本題、不遵傳注、引用異教、影合時事、摭入俚言諧語、有過五百五十字者,小束大結不分明者,等等。”
“至乾隆年間,愛新覺羅·弘曆是一個“乾綱獨攬”,執意掌控科場動向的皇帝,導致了一系列新戒律的出現。”
“愛新覺羅·弘曆規定首場三藝的虛字統一規範,比如承題,首藝用“夫”字,次藝用“蓋”字,第三篇用“甚矣”。”
“破題、起講所用虛字也有明確限定,一層層地為八股文寫作套上了枷鎖。”
說到最後,馮建眨了眨眼睛,腦海裡忽然想起了一個人。
“康有為你們知道吧?他曾經說過:科舉立法過嚴,不準士子讀三代以後之書,不準士子讀四書五經之外的其書籍;結果是諸生荒棄群經、謝絕學問。”
“這就是說的清朝的科舉!”
“如果真的是明朝開始閹割,開始真正的八股文,那“心學”,是怎麼誕生的?”
眾人聽到這最後一句話,都面面相覷,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
......
pS:以上許多資料來源於作者蒐集到的一篇資料,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經義取士,始於王安石,而明初定為八股體式,奠其體曰代孔孟之言,嚴其格曰清真雅正,禁不得用秦漢以後之書,不得言秦漢以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