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如星,格青殿,環星大堂,這裡是群星舉行各種會議的場所,對群星而言,需要全員參加的會議一般只有兩個,一個是群星大會,一個是定期的例會。
群星大會一般是一個星輪兩次,以人類時間計就是十年一次,討論的是和整個星之民有關的重要事項,會決定之後一段時間內,整個文明運轉的方向。
而例會則會比較頻繁,會議流程也更簡短,通常是報告各個部門本階段目標的進展,解決近期發生的各種具體問題,還有一些突發的狀況,也會拿到例會上來討論。
此時此刻的環星大堂,正是在舉辦一場例會的過程當中。
大堂不僅十分寬廣,還有五六層樓高,中央是用於展示所需資料的全息投影臺,階梯式的座位則呈圓環狀一層層環繞中央排列。
離中央最近的一圈,是耀星的座位,此刻有六個人,以相等的距離,端坐在六個方向上,每個人看起來都充滿了凝練的氣息。
耀星的外圍,則是各個星區的管理者,他們被稱做星區長,一個星區一般至少包含一個恆星系,是星之民最大的行政單位,目前一共有三十多個星區。
值得一提的是,星區內並不一定所有星球都在星之民的管理之下,也正因如此,星之民創造了星區這個有別於天文描述的概念,便於更加精確地劃分。
星區長之外,便是各級群星了,分佈於各個層級的群星,按照規定都需要參加例會,不過實際上出現在這個環星大堂的人並不多,除了耀星到齊以外,星區長都沒有來齊,其他座位更是稀稀疏疏。
不過這也是理所應當的,最基層的群星,可能是一個生產小組的組長,從來十來個工人中選拔而出,而這樣的十來個組長中,又會選拔出一個最優秀的成為更高階的群星,就這樣層層選拔,直到最高階的耀星,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群星系統。
因為這樣的結構,群星的所在,深入到了星之民文明的根基之中,幫助整個文明蓬勃發展,但也因此,總人口數百億的星之民裡,群星的數量也是以億來計算。
所以如果要所有人都到場,那需要一個無比巨大的會場,星之民最後出於現實考量,最後並沒有採取這種形式,即使是群星大會,也只是要求一定層級以上的群星到場,其他成員只需在意識網路中參與會議。
而例會更是沒有到場的硬性要求,只要求在意識網路中參與,所以,現在這個會場上,實際並沒有許多人。
不過,雖然人可以不到,但是會議內容也是一點馬虎不得,在意識網路中開闢出的空間內,例會的事項,正一項項被細緻認真的討論中。
“母星最近居民區和雲巢物種的衝突日益增多,我們生活管理部認為,應當對生態保護條例進行修正,以適應現在的情況···”生活管理部,是負責處理星之民日常生活事務的部門,大部分他們可以獨力解決,但這種涉及多部門的事宜,就需要拿到例會上來。
“通訊中繼塔在已探索宇宙的鋪設進度,已超過預期3%,但範圍繼續擴張下去,分兵保護中繼塔會變成越來越重的負擔,守光塔希望能在群星的幫助下,儘快找到解決方案····”
守光塔是星之民軍隊的總部,也是統領所有星之民戰士的地方,他們其中自然也有群星,讓星之民能夠如指臂使地揮舞好這柄利劍。
“第七開拓區的前期基地已經建設完成,不過,那顆星球的環境情況比預估的還要惡劣一些,申請調整第七開拓區的評級,以讓在開拓區的工作者待遇符合實際···”
開拓區對星之民而言是非常特殊的存在,要支援如此龐大的文明不斷運轉以及發展,就需要獲得與之匹配的資源,負責這點的便是開拓區,他們要在宇宙中尋找符合開拓原則的星球,再付出艱辛的勞動,將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