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以南,大宋淮東邊陲,楚州。
宋紹興 11年,公元 1141年,南宋和金二國正式議和,雙方邊界線東到淮河,西至大散關一線,邊界線以南是南宋,邊界線以北則是金國。而位於淮河和大運河交匯之處的楚州,則無疑是南宋東部邊塞的重鎮。
嘉定十年(1217年),金宣宗以宋不納幣為故,對宋宣戰,宋金戰事再啟。宋寧宗下詔伐金,並轉而積極招徠歸正北人,成立“忠義軍”。
嘉定十一年(1218年),宋廷正式任命歸附的義軍領袖李全為京東路副總管,山東南下之人絡驛不絕,聲勢日壯,在宋金戰爭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鑑於蒙古興起,金朝衰敗日益明顯,宋金推動謀和,卻引起忠義人的疑懼。
李全歸附宋朝,抗金立功無數,又吞併各路義軍勢力,領承宣使、保寧軍節度使。但宋廷稱附宋的北方抗金義軍為“北軍”,雖然授以官號,但只是利用他們抗金,又行分化抑制的政策。雙方從一開始就離心離德,也使得李全成為擁兵自立、遊走於宋、金之間的割據軍閥,不可避免。
自李全雄踞淮水以來,淮東楚州就是李全的勢力範圍,李全雄居於淮北的山東青州,而他的妻子楊妙真,則在淮南楚州駐守。夫妻二人隔淮水遙遙相望,互為犄角。
楚州城中既有宋廷的官員坐鎮,又有楊妙真這一宋廷名義下的軍閥勢力盤踞,雙方明爭暗鬥,屢次撕破臉皮,卻又一次次和睦相處。究其原因,無非形勢所然。
宋興慶三年,李全被蒙古軍圍困於青州達一年之久。這期間,人傳李全已死,頂替徐曦稷的宋淮東制置使劉琸欲乘機消滅駐在楚州的楊妙真部,反被兵圍於州治,劉琸夜半縋城而出,隻身逃往揚州。逐走劉琸後,楊妙真基本上控制了楚州。
淮東制置使劉琸雖被驅逐,但楚州知州姚翀依然坐鎮州治,和楊妙真共治楚州。
名義上,楚州還是大宋的治下。
李全被圍青州,生死不明,楚州的楊妙真部,也是軍心浮動。期間有流言蜚語沸沸揚揚,說是李全已死,大宋朝廷對楚州李全部不滿,要斷了李全部的糧餉供應。
李全部之所以能在楚州逍遙快活,全憑宋廷的糧餉供應。一旦宋廷斷了糧草,李全無聲無息,那麼楚州的李全部,就只能是坐以待斃了。
流言之下,楚州邊城人心惶惶,暗流湧動,恰似暴風雨前的寂靜,讓人窒息。
華燈初上,楚州城中知州衙門,楚州知州姚翀坐在正堂,臉色煞白。雖然他強作鎮靜,但顫抖的雙手,還是透露出了他此刻內心的驚惶。
一顆血淋林的人頭,就擺在了他面前的桌上,讓他心驚肉跳,差點失禁。
“姚相公,這是叛將劉慶福的人頭。請相公向朝廷奏明,早日撥發餉銀,讓將士們安心。”
堂下說話的高大粗黑漢子,乃是李全的二哥李福。
李福與劉慶福駐守楚州,兩人都是驕橫暴烈,本就不和,互相猜忌日久,矛盾日深。李福殺了劉慶福,納其首級去見楚州知州姚翀,目的就是催其早發糧餉。
早先宋廷以許國任淮東安撫制置使,處事不公,李全決意除掉許國。劉慶福殺害許國家眷,並且手刃了許國的幕僚章夢先,放火燒了官府,積蓄盡為亂兵所奪。
李福殺了劉慶福,看似是向姚翀請罪,撥發糧餉,其實也有些公報私仇的意思。
大難臨頭各自飛,軍心不穩,這些心思各異的義軍將領們,也都是心懷鬼胎,為自己找後路了。
“李……將軍,朝廷並……沒有中斷錢糧……供給,你就放心吧。”
姚翀嘴唇哆哆嗦嗦,顫聲說了出來。
來到這多事的邊塞來做官,整天和這些驕兵悍將打交道,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