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月氏與天竺諸國、諸部落緊密結盟,決心在首都巴格拉姆展開頑強抵抗,企圖以此作為抵禦華軍的最後防線之時,遙遠的印度洋海域上,華朝的海軍艦隊已悄然逼近南亞大陸的海岸線。
太平廿五年(218年)六月,夏日的陽光熾熱地灑在孟加拉灣的碧波之上,華朝海軍艦隊如同一條巨龍,蜿蜒而至,攜帶著東部軍區與南方軍區的數萬精銳之師,首先抵達了天竺東海岸的質多王朝。
海軍總司令周瑜代表華朝皇帝張循,向質多王朝乃至整個天竺地區釋出了要求天竺各國投降歸附的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張循,承天命所歸,統御萬邦,自漢末紛爭之中崛起,掃平四海,一統中原。東定遼東,西靖西域,北鎮鮮卑,南撫百越,使普天之下,鹹歸王化。而今,朕之威名,已遠播海外,萬邦震懾。”
“朕聞天竺之地,物產豐饒,文化璀璨,人民聰慧而好禮。然則,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自古以來,皆是如此。古語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今朕既已一統中夏,自當以天朝上國之姿,綏靖四方,使萬民共享太平盛世之福。”
“天竺諸國,雖遠隔重洋,然亦當知天命所歸,順應時勢。朕之海陸聯軍,橫渡重洋,駕臨天竺,欲將朕之德政,播於天竺之土。然朕心慈仁,不忍刀兵相見,生靈塗炭。”
“故朕特此下詔,勸諭天竺諸國君臣,速速歸順華朝,共襄盛世。爾等若能順應天命,俯首稱臣,朕必視同華朝百姓相待,保爾等國土完整,人民安樂。且朕將派遣能工巧匠,傳播華朝之工業、文明,與天竺之文化交相輝映,共鑄輝煌。”
“若爾等冥頑不靈,妄圖以螳臂當車,則必將天兵壓境,玉石俱焚。彼時,悔之晚矣!”
“朕之誠意,天地可鑑。望天竺諸國,深思熟慮,速作決斷。勿使朕之天兵,血染沙場,方知悔悟。”
“朕已託付諸海陸大軍帶兵將領臨陣決斷之權,如早日歸附,則萬事大吉。如負隅頑抗,則城破國亡,勿謂言之不預也。”
“欽此。”
這份聖旨,如同一道驚雷,震撼了整個質多王朝。
在距離海岸線數十里外的質多王朝首都拘薩羅邑,王宮內燈火通明,金碧輝煌的大廳中,氣氛凝重而緊張。
國王迦葉波,這位平日裡威嚴自重的君主,此刻卻面容扭曲,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憤怒、不甘、憂慮交織在一起。他手中的聖旨,彷彿一塊沉重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頭,讓他難以呼吸。
“華朝!你們這群貪婪的侵略者,竟敢如此囂張!”迦葉波終於忍不住內心的憤怒,猛地一揮手,將桌上的玉盞掃落在地,清脆的碎裂聲在空曠的大廳中迴盪,如同他心中崩裂的驕傲。他大步流星地在廳內踱步,每一步都伴隨著傢俱的傾倒和器物的破碎,那是他內心憤怒的外在表現。
“我們天竺,擁有千年的文明史,我們的土地,是由祖輩的鮮血和汗水澆灌而成的!你們憑什麼認為我們會輕易屈服於你們的鐵蹄之下?”迦葉波的聲音越來越高亢,眼中閃爍著不屈的火焰,一把抓起桌上的象牙杖,狠狠地擊打在地面,彷彿要將所有的憤怒和不甘都傾瀉而出。
“可惡的華朝人,天竺不是你們能夠輕易征服的地方!我們的信仰、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自由,都是我們抵抗到底的力量源泉!”他的氣息急促,但眼神堅定,彷彿已經預見到了未來的戰場,看到了天竺人民不屈不撓的身影。
然而,在這股強烈的憤怒與激憤之後,迦葉波也逐漸冷靜下來。他深知,衝動並不能解決問題,盲目的抵抗只會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更大的災難。
於是,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自己的情緒,開始冷靜地思考應對策略。他召集了朝中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