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概念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新穎。
事實上,有人認為人工智慧的概念是由古希臘人構想的。
由於當時沒有工作機和計算機,這些概念並不能將自動化轉化到現實世界。自動化歷史其實比亞里士多德和蘇格拉底時代要近得多。
古希臘硬幣描述了talos,一個神話般的自動化。
“自動機”第一次書面使用出現在《荷馬史詩》的《伊利亞特》中,講述了赫菲斯托斯建造的自動移動機器。
自動化的早期生命始於1790年至1840年間的工業革命和工業機械。那時就像現在一樣,人們擔心著自動化對他們工作的影響(不過一切都在後期轉好)。
至於人工智慧,那需要一臺電腦。
1837 年,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開始製造所謂的“分析引擎”的原型機,這是第一臺被稱為“計算機”的裝置。與此同時,他的朋友愛達·洛芙萊斯(Ada Lovelace)創造了第一個可以在機器上執行的計算機程式。不幸的是,巴貝奇在他的原型完成之前就去世了。
“分析引擎”1834-1871 ? 科學博物館董事會。
機器人的創造
早期,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概念和發展並未得到世界大部分地區的認可。儘管如此,許多不同背景、文化和職業的人們還是在默默無聞地研究了這個領域。
1900年代初期,捷克作家卡雷爾·卡佩克(Karel capek)在其1920年的《羅森的萬能機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劇中創造了“機器人”這一新詞。這個詞的出現,capek的劇成為了機器人接管世界的第一個例項(科幻小說裡的現象都源於機器人的創造)。
直到1939 年,第一臺實體機器人ELEKtRo在世界博覽會上的展出——標誌了自動化歷史上的一個關鍵點。根據人類的指令,他可以走路、抽菸和吹氣球。
機器人ELEKtRo
機器人三大定律
繼這個機器人被創造之後,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在1940年代初期創造了著名的機器人三定律(他在自己的小說作品中應用過)。
這些定律隨後被其他作家接受,他們也在其科幻作品中有所使用。這三個定律規定了機器人必須根據人類指令來行動:
1. 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坐視人類受到傷害。
2. 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命令,除非命令與第一法則發生衝突。
3. 在不違背第一或第二法則之下,機器人可以保護自己。
第一個人工智慧
隨著機器人的概念被大多數人認知,自動化歷史上的第一批自動化機器人由威廉格雷沃爾特(willian Grey walter)於1948年建立。它們以兩隻“烏龜”的形式出現:Elmer和Elsie。
機器人可以透過追光和使用碰撞感測器在沒有人類幫助的情況下繞過障礙物。值得注意的是,使這些機器人能夠工作的這兩種“感官”輸入(光感和觸感)的成功互動,也幫我們更好地瞭解了我們自己的神經系統。
1950 年,艾倫·圖靈(Alan turing)發明出一種可以測試機器“智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測試出機器“思考”的能力。它被稱為圖靈測試,並且至今這種方法仍在使用。
學術界的認可
在機器人領域取得眾多成就後,這項研究開始在學術界獲得認可。
1956 年,達特茅斯大學的一次會議介紹了“人工智慧”一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