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隊,戰鬥力極強。然而,在秦國的“遠交近攻”戰略下,趙國也難以獨善其身。
公元前 260 年,秦趙兩國在長平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秦國派出名將白起率領大軍與趙國軍隊對峙。起初,趙國老將廉頗採取堅守不出的策略,與秦軍相持不下。後來,趙王中了秦國的反間計,用趙括代替廉頗指揮作戰。趙括熟讀兵書,但缺乏實戰經驗,他改變了廉頗的戰略,貿然出擊,結果被秦軍包圍。在長平之戰中,秦軍大敗趙軍,斬首坑殺趙軍四十五萬人,趙國元氣大傷。
長平之戰後,趙國國力銳減,但仍頑強抵抗。秦國繼續對趙國發動進攻,雖多次擊敗趙國軍隊,但也遭到了趙國軍民的拼死抵抗,進展並不順利。此時,秦國國內發生了一些變故,秦昭襄王去世,秦孝文王繼位,但秦孝文王在位時間很短,不久便去世,隨後秦莊襄王繼位。
秦莊襄王繼續奉行“遠交近攻”的戰略,任用呂不韋為相,繼續對趙國等鄰國用兵。公元前 247 年,秦莊襄王去世,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是為秦始皇。秦始皇年少即位,但胸懷大志,在李斯、王翦等大臣的輔佐下,繼續堅定不移地推行“遠交近攻”的戰略。
在接下來的十幾年裡,秦國先後滅掉了韓、趙、魏三國,然後又相繼滅掉了楚、燕、齊三國,終於在公元前 221 年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
“遠交近攻”這一戰略在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它使秦國避免了四面樹敵的困境,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敵人,為秦國的崛起和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成語也因此流傳後世,成為人們在政治、軍事、外交等領域中常用的策略術語,警示人們在面對複雜局勢時,要分清主次,合理規劃,採取正確的策略,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