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林恩燦與林牧日益長大,皇上林雨的眉頭卻皺得愈發緊了,那困擾心頭的難題,便是冊立太子一事。曾經尚在襁褓裡的兩個孩子,如今一個溫潤如玉、飽讀詩書,心懷治國安邦的宏願;一個英氣勃勃、騎射精湛,於武略之事上頗具天賦,各有所長,皆有皇家子嗣的風範,可這也讓抉擇變得難上加難。
朝堂之上,大臣們已然分成了數個陣營,暗流湧動。以禮部尚書為首的一眾文臣,力薦林恩燦,他們列舉其熟讀經典、謙遜有禮,多次在朝堂論政時展現出的睿智見解,稱其承繼大統,必能以仁厚之姿、文治之功引領王朝走向昌盛,秉持禮義,讓社稷安穩於朝堂的運籌帷幄間;而兵部侍郎等武將們,則擁護林牧,大讚他在演武場上的颯爽英姿、在校場練兵時的果敢指揮,強調江山穩固需有強兵守護,林牧的武略能震懾外敵、開疆拓土,保家國平安無虞。
後宮之中,更是波譎雲詭。德妃雖貴為皇后,卻依舊溫婉低調,只是在皇上跟前,會不動聲色地提及林恩燦的點滴長進,描繪他研習奏章至深夜的勤勉,訴說他對民間疾苦的關懷與建言,期望皇上能看到長子的賢能與擔當;蘇妃則沒了往日的含蓄,仗著林牧的武勇,頻繁在林雨面前哭訴,稱若林牧不能為太子,日後恐遭排擠,母子倆在這宮中怕是再無立足之地,言辭懇切間滿是不甘與哀怨,試圖以情打動皇上。
林雨身處這漩渦中心,日夜煎熬。他獨自坐在御書房,對著燭光沉思,時而回想起林恩燦軟糯童聲背誦經典的模樣,時而又浮現林牧馳騁馬場、意氣風發的身姿。冊立太子,關乎國本,一步走錯,朝堂紛爭將愈演愈烈,皇室恐陷內亂,江山亦會飄搖;可遲遲不立,兄弟間嫌隙漸生,大臣們爭得面紅耳赤,長此以往亦是隱患重重。
一日,林雨召來阿福,神色疲憊又無奈,問道:“阿福,你說朕該如何是好?這太子之位,懸而不決,朕的心也整日懸著,就怕一個不慎,禍及江山吶。”阿福弓著腰,滿臉謹慎,思忖片刻後回道:“皇上,老奴以為,不妨再考察些時日,可設下試煉,既考校兩位小皇子的文韜武略,也瞧瞧他們的心性品德。比如,安排一場賑災之事,讓他們各自前往災區,統籌物資、安撫百姓,從辦事手段、悲憫之心等方面權衡優劣;再辦一場御前比武與策論大賽,綜合評定,也讓朝堂上下無話可說。”
林雨聽後,手指輕叩桌面,覺得此法雖不能根除矛盾,倒可暫解燃眉之急,便點頭道:“就依你所言,傳令下去,著手籌備此事,朕倒要看看,他們究竟誰更堪當大任。”阿福領旨退下,林雨望著窗外宮牆,滿心期許又滿心憂慮,只盼這場試煉能撥開迷霧,指明那最合適的儲君人選,護這大好江山長治久安。
旨意傳下後,整個皇宮乃至朝堂都忙碌起來,為這場關乎國本的試煉緊鑼密鼓地籌備著。內務府迅速調配物資,準備運往受災之地,戶部則細細核算賬目,確保每一筆賑災銀錢都清晰無誤;禮部與兵部協同,規劃御前比武與策論大賽的章程細則,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彰顯皇家風範。
林恩燦與林牧聞聽此訊,皆是摩拳擦掌,既明白這是父皇對自己的嚴峻考驗,更是通往太子之位的關鍵契機,因而絲毫不敢懈怠。林恩燦回到自己居所,便一頭扎進書房,翻遍古籍,查閱過往賑災案例,向太傅請教安撫民心之法、統籌排程之略,又親自清點準備帶去災區的物資,在每一袋糧食、每一匹布帛上都細心標註用途,神色凝重且專注,口中喃喃自語著救災要點,那模樣盡顯沉穩持重。
林牧則奔往校場,日夜操練武藝,槍尖在日光下閃爍寒光,弓弦震鳴猶如霹靂,與麾下一同演練軍陣,模擬救災途中可能遭遇的匪患、亂局,向老將們討教如何在複雜局勢下保障物資運輸、護衛百姓安全,汗水浸溼了他的戰甲,卻澆不滅眼中熾熱鬥志,渾身散發著蓬勃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