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音樂,就像關於人,關於大自然,關於上帝,還遠沒有寫完、說完。當人被說盡了,音樂也就被說完了,音樂哲學(或音樂美學)也就該打上句號,該閉口,該收攤了。
今天上午讀到蘇東坡論音樂:“散我不平氣,洗我不和心”這句,真是令我們拍案叫絕!尤其是“散”和“洗”這兩個動詞在這裡用得極妙。
老實說,莫扎特的曲子之所以能打動我們,使我們死去活來,正是因為它有蘇東坡所說的這種功能。
音樂是種良藥,專治心理和精神上的疾病,沒有病,也可以保健。
接著我們又讀到德國猶太作曲家馬勒(1860~1911)的一段論述,同樣是振聾發聵,妙不可言:
“我們的音樂所演奏出來的,歸根到底不過是整個人:也就是感覺的人,思想的人,呼吸的人,遭難的人。”
人有許多個側面,所以同一個人需要不同的音樂作品來滿足精神的渴求。當感覺的我佔上風,我們需要肖邦;當呼吸的、思想的和遭到厄運的我佔上風,我們就特別渴求貝多芬和莫扎特。
或者說,只有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樂才能滿足作為整個人的需要,其他作曲家(如肖邦和舒曼)畢竟只能滿足人的部分需要。
蘇東坡和馬勒的兩段話對我們是個新發現,新鼓舞。原來音樂遠遠沒有被人寫盡說完。關於莫扎特,更是如此。於是我們才決心拿起筆,寫本《莫扎特之魂》。寫這樣一部厚厚的書,也有“散我不平氣,洗我不和心”的功能。
蘇東坡有言:“樂也者,鬱於中而洩於外者也。”我們寫《莫扎特之魂》也是一種宣洩。這是主要動機,名利雙豐收構構不成寫作的主導動機。
宣洩本身已經是最高的報酬。同莫扎特在一起已經是天大的快樂。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莫扎特音樂征服我們的最大秘訣(1)
——對莫扎特音樂作總的大文化背景的立體把握
莫扎特曾寫下過這麼幾句話,值得讀者注意:
“為升進天國而拼搏,當然是壯麗的,崇高的,但是活在這可愛的塵世同樣是美好無比!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做人吧!”
在我們看來,莫扎特這段發自肺腑的自白當是他的全部音樂作品最好的文字註腳,也是我們對他的音樂總體把握。
莫扎特音樂只有一個主題:
讓我們做人吧;
讓我們擁有做人的全部價值和尊嚴吧!
莫扎特有一本友人題字紀念冊。裡面有人為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
“真正的天才要是沒有一顆心,他就是一錢不值的東西——因為光有偉大的理解,光有想象力,或者僅有理解加上想象力還不足以造就天才。——愛!愛!這才是天才的靈魂。”
按我們的理解,這裡所說的愛,即廣義的泛愛、博愛之心。
難怪舉世知名的鋼琴演奏家兼莫扎特專家保羅?巴杜拿斯各達(Paul Badura…Skoda)在1991年12月19日出席香港“莫扎特兩百週年亞洲區鋼琴大賽”記者招待會上曾這樣透露了他個人的心得:
“莫扎特音樂是一種清晰而自然的語言。每個國度的人都可以表達它。”
“彈奏莫扎特是考驗自己能否返璞歸真;考驗自己能否讓音樂說話。要掌握他的音樂情緒,心中必須要有愛,因為莫扎特音樂就是愛的流露。”
如果說,哲學能給我們智慧,那麼,莫扎特音樂(當然還有其他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則能為造就我們的智慧和營構博愛之心作出貢獻。
其實,莫扎特本人的靈魂就是仁慈的,至善的,充滿了愛的。他不僅愛自己的父母、姐妹和妻子(他的全部家信證明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