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這樣的情況,在當時屢見不鮮。那些男人們在&ldo;四清&rdo;運動中受到處分或被開除了的;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錯誤的批判鬥爭或被打成了反革命的比比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避免麻煩,劃清界線者有之。離了婚的大有人在!導致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悲慘結局的情況時有發生。薛廷臣覺得,那些女人們和張秀英就無法相比。
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下,大女兒惠春勉強唸完了高中,畢業以後被分到縣&ldo;八一&rdo;農機修造廠當了學徒工。那個時候,要想分個好工種,就必須託人給廠長求情說好活,還得請廠長吃飯、喝酒。為了讓女兒能學點技術,薛廷臣咬著牙掏了一點錢,請廠長吃了飯,喝了酒。廠長把薛惠春分到機修車間學鉗工。沒有多久,縣上有一個推薦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學學習的指標,天賜良機,惠春有幸上了大學。
惠春上大學不是考試,是推薦。推薦是按照家庭成份,本人表現以及學習成績,還有其它一些條件。在幾個候選人中,經過對照評比和篩選,惠春幸運的被推薦、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學去學習。天大的好事降臨到薛家,全家人都為之高興。惠春當然是十分高興!她興高采烈地辦完了相關的入學、戶口遷移、糧食供應轉移證、團員組織關係等手續之後,滿懷著激動的心情,進入了西安交通大學,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活。
但是,她在學校呆了很短時間就提出了退學。
惠春退學,純粹是她個人的原因。
惠春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在學校呆了一段時間之後,她意識到上大學是要花不少錢的。家庭的經濟情況她這個長女是最清楚的:爸爸每月只有七十六塊錢的工資收入,維持全家七口人的基本生活都有些困難。為了維持生計,媽媽不得不到706的南山去建築隊去當苦力,每天靠汗水換來一塊二毛錢,用以補貼家庭生活。惠春清楚的知道,弟弟尚文、妹妹惠芳,連高中都上不起,那裡還有錢供自己在西安上大學! 她曾經到過山西老家,知道老家在農村。在老家,她看到老家人都在農業社勞動,辛辛苦苦的幹上一年,連全家人的溫飽都解決不了,也不可能有錢幫她上大學。上學要花的費用她拿不出來,穿的衣服和同學們無法相比,在異地他鄉沒有錢的滋味,對一個女孩子來講,的確非常不好受。
面對嚴酷的現實,她毅然決然忍痛割愛,放棄了在西安交通大學學習的機會,退學回到農機廠繼續上班,掙工資來幫家裡維持生活。
上大學不容易,已經上了大學,要想退出大學也是很不容易的,惠春提出了退學以後,學校不批准。老師、校長經過耐心的說服教育沒有能說通惠春的思想,學校便專門派了兩個老師到青海去了一趟,想做做家長的工作。但老師在青海瞭解了她的家庭情況之後,費了很多周折才批准了她的退學申請。
惠春的退學讓薛廷臣心非常難受,小時候一直想上學的薛廷臣,知道兒女們的心願,尚文和惠芳在學校裡學習都很努力,成績都不錯,根據他們的學習成績,完全可以到高中去繼續學習。但他們都是因為家庭的困難而輟學。薛廷臣當然能看出來,他們並不是不想上高中,是因為他們都是懂事的孩子,知道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再去上高中。
後來,毛主席提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尚文和惠芳便和城關的幾個知識青年一起,到後子河公社東風大隊當了社員,在那裡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薛廷臣知道,孩子們的輟學,孩子們懂事只是一個方面,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們這個不稱職的爸爸沒有錢供他們上學。要求學習受教育,這是孩子們應該享受的權利,也是薛廷臣這個做父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可是,他就沒有條件保障他們這個應該享受的權利,也沒有條件盡到他這個當爸爸應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