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餘還不需要那麼大的船。”大船鄭克臧當然想要,只不過有些東西還要對英國人保密,所以他只能以這個藉口予以搪塞。“罷了,飛鷹號的建造進度如何?”
“事實上我要說的是,作為一艘brig(雙桅橫帆船),120噸的載荷實在過小了,全船隻能裝6門大炮,這實在並不是個經濟的好主意,我以為既然只能保留這個噸位,那還不如依舊建造雙桅縱帆船呢。”安德森把話說完,就見鄭克臧面沉似水,知道僱主心中不悅,他只得話鋒一轉。“當然,透過建造brig可以掌握三桅全帆裝船製造工藝,從這個角度來說,殿下的選擇是正確的。”鄭克臧的面色稍緩,但就聽安德森繼續道。“但就飛鷹來說,我們的建造速度緩慢,其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殿下的中國船匠在生產福這種船型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資源,另外原來的下水方式也不適宜飛鷹號這種較大的船隻。”
蘇大工全力生產福船這是有說法,儘管陳永華同意先從官府方面撥付福船給七位鄭氏宗親,但這只是暫借,最終是要鄭克臧用新船來換的,對此自己掏腰包的鄭克臧已經夠惱火的了,卻沒料到英圭黎人哪壺不開提哪壺。
當然鄭克臧並不想跟不通國情的紅夷計較,他想了想解釋道:“福船的生產計劃不能做變動,這關係到餘的信譽,至於下水方式的問題,餘也考慮過來,準備在船場一側興建一處日後足可以生產500噸級大船的大澳,等大澳造好之後,飛鷹號的生產可以轉移到那裡進行。只不過挖一個500噸級幹船塢至少要三到四個月,而且需要你們在技術上做指導。”
“這個應該沒有問題。”儘管幾個英圭黎人沒有工程營建方面的專長,但沒吃過豬肉總見過豬跑,再加上鄭克臧或多或少有一點這方面的概念,兩個臭皮匠湊在一起,一個諸葛亮抵不上半個總歸有的。“我們可以幫上一點忙。”
“那就這麼說定了。”鄭克臧點點頭。“還有,那幾個學徒怎麼樣?”鄭克臧問的當然是馬原等人,除了他們最初的四個以外,這一期轉為正軍的部分中也有兩個被鄭克臧忽悠到船匠的行列之中了。“希望幾位能傾力相授,日後萬一要修補什麼的,也用不著再麻煩把幾位從印度或是英圭黎本土給請來。”
“殿下,雖然您派遣的學徒非常刻苦,但要真正學會造船並不是一件簡單是事情。”安德森嚴肅的回答著。“而且,雙方的合同中並沒有指導學徒這一條,希望殿下對此能予以補償。”
英國人並沒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傳統,不過根據西方行會的規則,學徒出師後還是要在幾年內向師傅支付報酬的,所以他們的要求並不過分。
“這個,可以!”鄭克臧算了算,自己在福船上折騰了不少錢,但其餘花銷還不大還不至於破產,故此一口應承了下來。“但一定要把他們都教會都教透了??”
43。鎖子甲、青唐甲、板甲(二更求包養)
對於中國冶鐵業在近代之前到底是領先於西方還是落後於西方,鄭克臧重生前的中國冶金史學界對此有這南轅北轍、截然相反的認知。但即便是“挺”派也不得不承認,至少在金屬拔絲工藝上,中國是遠遠落後於西方的。所以,鄭克臧決定把所謂的“第二把火”就落在了這項技術的改進和吸收上。
“回監國的話,僕沒有聽說過什麼拔絲作。”鄭氏工部的官以及冶鐵作坊的匠工都是南人而且以閩浙地方人居多,因此不知道明代內務府專門生產金屬拔絲的單位是情有可原的。“但鐵絲什麼的,工部還是有工匠可以製作的。”
“姑且煩勞劉大人安排匠工替餘演示一番如何。”
鄭克臧如此要求著,不一會就看到了由木凳、鑽孔的鐵模以及鉗子組成的人力拉絲機擺放在他的面前,一名膀大腰圓的工匠將打磨成錐形的鐵條透過平置在木凳上的鐵模鑽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