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與唯物主義他們坐在跟上次一樣的地方。蘇菲坐在大扶手椅裡,艾伯特則坐在沙發上。那張放著書和珠寶箱的茶几就在他們兩人中間。當他們坐下來時,艾伯特拿下他的假髮。放在書桌上。
“我們今天要談的是十七世紀,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說的‘巴洛克時期(BaroquePeriod)’。”
“巴洛克時期?好奇怪的名字。”
“‘巴洛克’這個名詞原來的意思是‘形狀不規則的珍珠’。這是巴洛克藝術的典型特徵。它比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要更充滿了對照鮮明的形式,相形之下,後者則顯得較為平實而和諧。整體來說,十七世紀的主要特色就是在各種相互矛盾的對比中呈現的張力。
當時有許多人抱持文藝復興時期持續不墜的樂觀精神,另一方面又有許多人過著退隱山林、禁慾苦修的宗教生活。無論在藝術還是現實生活上,我們都可以看到誇張華麗的自我表達形式,但另外一方面也有一股退隱避世的潮流逐漸興起。”
“你是說,當時既有宏偉華麗的宮廷,也有僻靜的修道院?”
“是的。一點沒錯。巴洛克時期的口頭禪之一是拉丁諺語carpediem,也就是‘把握今天’的意思。另外一句也很流行的拉丁諺語則是mementomori,就是‘不要忘記你將會死亡’。
“在藝術方面,當時的繪畫可能一方面描繪極其繁華奢靡的生活,但在角落裡卻畫了一個骷髏頭。從很多方面來說,巴洛克時期的特色是浮華而矯飾的。但在同一時期,也有許多人意識到世事無常,明白我們周遭的美好事物終有一天會消殞凋零。”
“沒錯。我想意識到生命無常的確是一件令人傷感的事。”
“你的想法就和十七世紀的許多人一樣。在政治方面,巴洛克時期也是一個充滿衝突的年代。當時的歐洲可說是烽火遍地。其中最慘烈的是從一六一八年打到一六四八年的‘三十年戰爭’,歐洲大部分地區都捲入其中。事實上,所謂‘三十年戰爭’指的是一連串戰役,而受害最深的是德國。由於這些戰爭,法國逐漸成為歐洲象強大的國家。”
“他們為什麼要打仗呢?”
“有一大部分是由於基督新教與天主教之間的衝突。但也有一些是為了爭奪政權。”
“就像黎巴嫩的情況。”
“除此之外,十七世紀也是階級差距很大的時代。你一定聽過法國的貴族和凡爾賽宮。但我不知道你對法國人民窮困的生活知道多少。不過財富往往建立於權力之上。人們常說巴洛克時期的政治情勢與當時的藝術與建築有幾分相似。巴洛克時期的建築特色在於屋角與隙縫有許多細部裝飾。同樣的,當時政治情勢的特色就是各種陰謀與暗殺充斥。”
“不是有一位瑞典國王在戲院裡遇刺嗎?”
“你說的是古斯塔夫三世(GustavⅢ)。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古斯塔夫三世遇刺的時間其實是在一七九二年,但當時的情況卻與巴洛克時期很像。他是在一場化裝舞會中遇害的。”
“我還以為他是在戲院裡被殺的。”
“那場化裝舞會是在一座歌劇院舉行的。我們可以說瑞典的巴洛克時期隨著古斯塔夫三世的遇刺而結束。在古斯塔夫的時代已經開始有所謂的‘開明專制’政治,與近一百年前路易十四統治的時期頗為相似。古斯塔夫三世本身也是一個非常虛榮的人,他崇尚所有的法國儀式與禮節。不過,他也很喜愛戲劇……”
“……他就是因此而死的對不對?”
“是的,不過巴洛克時期的戲劇不只是一種藝術形式而已,也是當時最常使用的象徵。”
“什麼東西的象徵?”
“生活的象徵。我不知道十七世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