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它就是一款運輸機,是絕對有考慮到運輸貨物的需要,但這二十到三十五人的載客數量,就明顯讓人有些尷尬了,運七的載客能力通常都是在五十到七十這一級別,這明顯就是運力富餘!
如果說運七要考慮的是運力的富餘,那麼運12需要考慮的就是如何在那小小的機身中,塞進二十多人的同時還要能運輸貨物,這樣的要求也真的是太為難人了,本質來說這運12的定位應該算是比支線客機更低一級的通航小飛機而已,尺寸、氣動佈局都嚴重的限制了它往大的發展。
所以,在聽到這樣的要求,運12的總師在糾結了很久之後,終究還是拿不出可行的改進方案,最後也只能是一聲頹然的嘆息。
“哎!這樣的要求我們的運12是肯定達不到的,我們的尺寸限制了它沒法發展成支線客機這一級別,這次的任務還是看運7怎麼改進吧!”
完全令人沒有想到,冰城方面直接就放棄了這次的專案,這讓運7的總設計師在為不解的同時感覺亞歷山大,莫說運12了,這運7也很難滿足要求啊。
皺著眉頭,就將運7的難處娓娓道來:“運七是一款載客量五十到七十人飛機,用來執飛二十到三十五人一趟的航線,運力會有很大的浪費,至於說運輸貨物,這完全是沒有問題的,運七本來就是幹這行。”
運7、運12都很難滿足需求,這讓聯航也感覺有些棘手,他們在此之前也確實是飛的運七飛機,知道這款飛機的體量是什麼級別。
在沉默了很久之後,突然是想起了什麼:“運七的確載客量有些太多了,但我們可以設計成客貨混裝飛機吧!是那種真正的客貨混裝,前段機艙載人、後段裝貨,這樣的飛機我相信可以在藏區大有作為。運七的尺寸很大,在運輸大件物品的時候會很有優勢,這一點是其它的支線小客機所不能比擬的。”
某些情況下,一碼能合眾人身,比如許多生產廠家只需大量生產並銷售某種單一產品即可滿足廣泛的目標群體,但畢竟眾口難調,無法盡如人意,總會有某些特定需求無法得以滿足。
民航領域同樣如此,各家航空公司使用飛機的目的不盡相同,甚至大相徑庭,但是受到經濟學基本性質的驅動,飛機制造商往往趨向於提供能夠滿足大多數客戶需求的同質產品。
但問題是,現在的運七支線客機本來市場口碑就不怎麼好,能夠有藏區的交通運輸需要這樣的一款改進型飛機,這就已經算是不錯的大訂單了,估計藏區的採購需求應該也不會低於十架,這有總比沒有好嘛。
當然,需要運七客貨混裝飛機的肯定也不止藏區,在其它的邊遠地區同樣也有需要,就比如聯航的市場調研、統計處主任所說的。
“這個方案我看行得通,飛機的前半部分運人,後半部分運貨物,這至少提供了一種可以接受的邊遠地區群眾出行解決方案,比如東部沿海地區的海島民航市場,那邊同樣也不通鐵路、海運則太慢,不管是人的出行還是物品運輸採用,運七客貨兩運確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楊輝能夠清楚的看到這一點,聯航那邊同樣也是清楚的知道。
市場調研處說了話之後,另外的一位又接著“沒錯,東部沿海地區的海島運輸工作我們現在也在使用運七執飛,但每次都很難座滿,哪怕有一半的人都很不錯了。所以我們只能每週執飛一次,但這樣一來,航空運輸的最大優點:時效性也就不存在了,甚至它還比不過海運的小渡輪。現在的運七客貨兩運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案,至少它可以有效的利用起部分的剩餘運力,不管是藏區、海島都需要採購大量的生活必須品,同樣也需要把當地的特產物資運輸出去銷售,這就需要飛機有一定的貨運能力。”
從大城市運輸到偏遠地區,生活必須品確實有需要,偏遠地區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