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掌教日久,金銀日積,權大氣粗,他便油然做起了取而代之,黃袍加身的美夢。
李文成(?—1813)河南滑縣人。自幼父母雙亡,隨一木匠作學徒,故人稱“李四木匠”。因為讀過幾日私塾,又研習數學、星象,自然比一般百姓多了一些野心與抱負。後為天理教教主,傳教河南、山東,有教眾數萬人。北林南李,天理教兩大派遙成呼應之勢。
辛未(1811)秋,林清與李文成在滑縣相會,共商非常之舉。壬申(1812)春,應林清之邀,李文成又兩次赴京,與林氏會商舉事方略。他們商定:癸酉(1813)年九月十五日、即原閏八月十五日為舉事日;屆時,南北兩支天理教人馬合攻紫禁城,一舉推翻清王朝。事成,如何排座次,待定。②
上文已述,這種籌劃是前無古人的。浪漫、大膽、簡單、明瞭,省略了一切“革命”的曲折程式,直入本題,誠可作千秋萬世造反者之明鑑也。為了給“革命”一個光彩的號召,二人在天理教原有的“位列上中下,才分天地人。五行生父子,八卦定君臣”口訣外,又擬定了一句讖語式的經文:“二八中秋,黃花落地。”對教眾的宣傳提綱則是:“清朝最怕閏八月,劫數在此,天命難違,移改閏月也是無益!”③
二人分手後,遂各自秘密串連,發動群眾。教眾是最易欺哄的,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二八中秋,黃花落地”的經語一轉眼就傳遍了黃河兩岸、京畿內外。
林清的聰明,是他確定了裡應外合的攻擊方針。內應者,就是大內太監。太監多直隸籍,以親情聯絡之,以金銀酬謝之,以開國再造激勵之,誰不潛生出“第二忠誠”?事發前後,投入林清統一戰線的大內太監已有十餘名,他們依次是:劉金、劉得才、楊進忠、高廣福、閻進喜、張泰等人。
林清的聰明,還在於他看破了一種“悖論”:即防守愈嚴密,便愈有漏洞;愈固若金湯,便愈可能一觸即潰。日後的事實證明,重門高城,嚴兵守衛的帝王之居真的並不絕對安全。
以用兵之道衡量林清的軍事才幹,可將他列入“詭道”之才。他相信突然襲擊的功效,他又全部依賴突襲的僥倖勝利,這也便將自己置於“賭徒”的位置上。
“賭一把”是有兩種結局的。因而,賭“革命”,亦萬難跳出“夢魘”的結局。教首在“夢”中,是做他的好夢;教眾在“夢”中,那則是教首的暗示與引導。“革命”,總要有一個光彩的口號,口號是頭頭兒的發明;庸眾,只要信,只要跟,只要激起提著腦袋打天下的鬥志,“群眾運動”自然如火如荼。林清告訴教眾道:誦“八月中秋,黃花落地”八字真言,可以刀槍不入!教眾信了,太監們也信了,於是有了二百男兒硬闖紫禁城的故事。
二、 李文成快了半拍
如果李文成如約趕到北京,歷史或許還有新的表述。但是,李文成輩謀事不秘,且又讓滑縣知縣強克捷佔了先手,所以在閏中秋之前被官府緝拿歸案。
在北京,林清望眼欲穿。
在滑縣,李文成鋃鐺入獄。
援軍不到,林清只好孤注一擲。這就埋下了敗亡的種子。
有一個人,“清史”留名,那就是強克捷。是他探聞到天理教起事的訊息,火速上報河南巡撫高杞、衛輝知府郎錦麒,請求發兵鎮壓。高、郎二氏皆疑他輕事重報,不予理睬。再申三申,仍無回覆。強克捷終不敢輕輕放下。作為知縣,他深知李文成為滑縣人氏,逆案一出,自己即難逃督察不力之責。縱容反叛,罪在不赦,與其失職而死,毋如為國而亡。死我一個強克捷,能保國家社稷,能安黎民百姓,何憾之有?想到這兒,他不待批覆迴文,即密傳衙役人眾,往捕李文成及其死黨二十四名,且連夜突審。李文成不招。強克捷則命夾棍侍候。連夾帶敲,李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