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腳步。華山實在是太高峻了,聳天蔽日。始族人從來沒有去過那麼高峻的大山。
過了華山,又走了二天,來到驪山腳下。這是一片略有起伏的高地。他們發現在破碎的土地上,這一塊土地仍保持著青綠。這一支始族人終於找到了理想的住地,住下來。對於渭河古人,東方的古漢語稱作“華胥”,這支始族人就也稱作華胥。
1千年過去了,又1個1千年過去了。動盪終於結束,大地恢復了平靜。氣候溫暖,食物也不缺少,領地逐年擴大。可是,華人從哪裡來?華人自己也不知道。華人崇拜女媧,始族巫在主持祭祀的時候是這樣唱的:
在天崩地裂的時候,到處是水。華人的祖先女媧首先將破裂的天補起來。天上不再有水漏下來。然後,地上的水慢慢退去。腳下的乾地慢慢擴大起來。那個時候沒有人,於是,女媧就造了人。
這就是華人的來歷。這是1篇優美的始族起源的史詩,火山,地震,大洪水,華人祖先的經歷保留在史詩裡。
實際上,華人所在的丹江山地像北京周口店一樣,進化的時間不少於百萬年。為了說清楚華人的來歷,還是從華人的地理環境說起。
那是極遠古的時代:今天的秦嶺是一片平坦的土地。來自西部高地的地表水緩緩的從平地上流過。氣候如江南一般,又溫暖又溼潤。這塊平坦的土地上生存著的遠古人屬於建始人的分支。建始人的遺址在巫山腳下,長江邊。從距今二百萬年到距今一百萬年間,建始人的分支逐漸到達了丹江山地。
後來,地貌發生了變化,這塊平坦的土地受到南方土地的擠撞,擠出了一條秦嶺。秦嶺終於隔斷了南北的溝通。
距今一百萬年,藍田地區出土了古人類化石,這是一位母親,叫做藍田人。在以後,藍田地區繼續有遺址出土,證明了這塊土地一直有人類生存。藍田人的後代一代又一代地進化著,繁育著,走著人類共同走著的道路。華人的祖先從動物人到社會人,終於走到了華人時代。
公元前五千年,平川,平原初步形成。早期的華人擴大了生存的範圍。華人的主要部分集中在渭河的下游。在這裡,華人的始族中心逐漸形成,女媧神話在華人的村落流傳。
半坡遺址的時間是公元前四千年,這是重要的時間標誌,表明了渭河地區的食物開始枯竭,華人的輝煌時期結束了,從此開始了長途遷徙的歷程。
我們認識華人是從半坡遺址開始的。到了半坡時代,華人已經能夠建起二十平方米麵積的穴屋,能夠用壕溝圍起三萬平方米的住宅區。壕溝的深和寬達到了五,六米,這樣深,這樣寬的壕溝能夠阻擋任何的野獸透過。
探索華人
華人的資訊散見於古書,因為方言的原因,春秋人沒有整理,史記沒有作傳。從春秋時代傳下來的祖先是三皇五帝,是炎黃,沒有華。夏是因為作歷史夏商周而著名。關於華人的祖先地位,唐宋時開始注意,鴉片戰爭以後確立,近代以來以中和華命名我們民族。
先說華。華是華方言,翻譯到古漢語叫作華胥。從古漢語角度對渭河古人泛稱華胥,(又稱作昊,對依洛古人泛稱伏羲,)這就象說:渭河人,依洛人一樣。華人一定是真實的歷史人,如果沒有華人,也就不會有華胥這個詞語。
在古漢語中,找不到華人,華胥就是華人。古書中說到有一位祖先叫作華胥。華胥這個名字很古老。古老到什麼程度?以至古漢語也不清楚,似乎是一位傳說的祖先。古人說:
“華胥生男為伏羲,生女為女媧。”
古人覺察出了華胥,女媧,伏羲之間存在的關係,作了上面的認識。你看,古漢語也不清楚的祖先的名字,多麼古老?
華胥是古漢語對渭河古人的泛稱,是古漢語對外來語的翻譯詞。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