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的推崇,但卻與官場上“吃飯要防噎、走路最怕跌”的潛規則背道而馳。因為“硬漢”們通常都具有著獨立思考的能力和人格,而這必然將與特權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衝突。
悲壯的死:
第七,悲壯的死:
我們做這樣一種假設,如果岳飛是躺在高幹病房裡安詳地與世長辭,即便他生前有再大的功勳,也很難給世人,尤其是後人以極強的共鳴。
岳飛的遭遇;稱得上是一個標準的“中國式的悲情劇本”。雖然南宋年間抗擊外侮的志士仁人不在少數,在岳飛之前有“中興第一相”李綱、三呼黃河而卒的宗澤,之後有辛棄疾、文天祥、張世傑、陸秀夫,更不論與岳飛共同浴血沙場的韓世忠、劉琦、吳玠等貨真價實的名將。論忠、論勇、論文才、論武略、論節烈,有些人並不遜於岳飛,可若論對後世的影響力,卻無人能夠與嶽鵬舉相比肩。 其中原委固然是以多元化而著稱,但,“含冤風波亭”則無疑起到了畫龍點睛般的關鍵一筆。身為抗金名將,沒有殉於沙場,卻被“自己人”所害。“忠而遭戮”“壯志難酬”的結局,不僅能夠博起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販夫走卒、市井草民的廣泛同情,也極易引起同樣身處政治漩渦的諸多士大夫們的共鳴。
人們崇拜英雄,尤其是悲劇英雄。悲劇英雄就好像一部部將美好的東西打碎給別人看的名著一樣,能夠激發人們內心深處對真、善、美追求的原始慾望,對假、惡、醜的憎惡。
在我國古典的悲劇英雄中論其身價、影響力,能夠與婦孺皆知的岳飛相提並論的,大約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千里走單騎的關羽。
但,正所謂“三國無義戰”。諸葛亮、關羽畢竟身處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從正義與否的角度而言,魏、蜀、吳三國基本上是半斤對八倆,曹操、劉備、孫權也絕非忠奸對決。所以,諸葛亮的“忠”,更多的是報答領導的“知遇之恩”,並未超越“小資情結”。而關羽的“忠”,則參雜了太多“哥們”義氣的因素。這一點,又很難同在民族戰場上縱橫馳騁、抵抗外侮的岳飛相比肩。
想下都下不來的“神壇”。
小 結
在岳飛逝後數百年,元、清兩個少數民族政權相繼入主中原,占人口絕大多數的漢人卻長期處於屈辱、附屬地位。山河破碎、強敵入侵,使人們對岳飛的崇拜不僅沒有因歲月的流逝而淡化,反而逐漸將其推上了想下都下不來的“神壇”。
如果在中國古代民族英雄中做一個人氣指數排行榜,嶽鵬舉恐怕要在戚繼光、袁崇煥、鄭成功之上,甚至連團隊組合楊家將,也要自嘆弗如。
現代讀者群已經習慣於用挑剔的目光來審視歷史人物,例如:我們的童年和少年時代津津樂道的水滸一百單八將,他們那所謂的“替天行道”,及大口喝酒、大碗吃肉的“古惑仔”作風,已經遭到了普遍質疑。但對於以岳飛為首的民族英雄,卻依然保持著那曾經的崇敬之情。
抗日戰爭時期,多少熱血青年就是唱著“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而義無反顧地走上民族的戰場。時至今日,當我們輕吟起那從遠古走來的軍旅散文——《滿江紅 》時,胸中,依然會熱血沸騰……
窩裡斗的玄機(1)
1。風光無限; 福禍相依(窩裡斗的玄機)
中興四將,產生於一個歷史拐點,消亡於另一拐點,如潮起般雄壯,如潮落般淒涼……
有一句話,叫做“時勢造英雄”。沒有1978年的改革開放,就沒有現在多如牛毛的大款大腕;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啟發金庸老先生寫出《射鵰英雄傳》的“靖康之變”,在重文抑武的宋代,“中興四將”的產生幾乎是不可能。所以,北宋的滅亡應當看作是“中興四將”產生的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