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大雜燴一樣,既沒有受過專業的培訓,也沒有大廚們應有的廚藝。我把過往幾十年間所結交的朋友、遭遇的對頭、共事的同事以及算不上朋友卻是熟識的有過交往的人發生的事,經過粗糙的加工,經過改頭換面,經過張冠李戴,甚至像把玉米粉、高粱粉、小麥粉、大米粉、山芋粉等等捏麵糰似的把多個人糅合成一個新人,再把多個人做過的事套在捏出來的人的頭上。但無論怎麼加工,都是真材實料下鍋,出鍋的菜一定原汁原味。這也許如同土老帽的林姓混血兒燒製的大雜燴與五星級大酒店戴著白白高高的廚師帽燒製出來的大菜完全是兩種樣兩種味一樣,我編的故事寫的小說肯定也與專業作家寫的書完全是兩種樣兩種味。燒的菜與寫的書都有一個基本的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滿足人們的需求,雖然前者滿足的是物質的,後者滿足的是精神的。站在這個角度看,我與林姓混血兒真是異曲同工,如出一轍,他搞的是旅遊農家樂,我搞的是文學農家樂。我禁不住欽佩起他來,更激發起模仿他燒大雜燴的勇氣重新編故事寫小說的**。回去就寫!
第二鍋大雜燴出籠了。老伴和遊伴們大口地吞嚥,津津有味地狼吞虎嚥。他們是餓極了,也實在是大雜燴的食材和味道與眾不同,他們從未嘗試過,難以抵擋誘惑。我的思想卻回到了多年前被我燒燬的故事中,不僅當晚沒睡好,而且整個兒的遊程都陷入了回憶中,以至於把後來的農家樂的其它專案忘個精光。但是我十分慶幸這次深山老林之行。正是受了林姓混血兒的啟發我才鼓起勇氣把回憶照錄下來略加修改,才有了讀者將要看到的下面的故事。當然,現在讀者將要讀到的文字與多年前被我燒燬的文章相比,有了某些不同,添進了我去大西南深山老林農家樂時的所見所聞和所思。可是,我想申明的是,再怎麼修飾再怎麼改造,我的書還是與林姓混血兒燒製的菜餚一個樣:大雜燴,依然保持著真材實料原汁原味;甚至如同他的綽號是“混血兒”——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其他人都匯聚著多重性格與人性,因為他們都雜交過了;但絕對不是中國廟宇裡坐著的或是站著的外國來的泥菩薩。
我感謝那次西南之行。我永遠記著那次遊山逛水。我把那次旅遊時嚐到的“孔明肉”帶回來了,現在換一種形式奉獻給大家。吃慣了西餐大菜的人嚐嚐吧,這盆大雜燴肯定與眾不同,味道好極了。但是,請您千萬別像餓壞了的遊客那樣狼吞虎嚥,而把它當作一杯苦茶慢慢地品茗細細地回味,對你的身心都有益。
雍夫,2015、2、22,於常州桃園公寓。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第一章
第一章
“喔、喔、喔——喔!”
正屋後面羊圈裡的老公雞伸長脖子昂起頭,張大嘴巴敞開喉嚨,聲音洪亮飽滿,激越昂揚。老公雞的報曉聲響徹在寧靜西村的夜空。隨即,周圍鄰居家的小公雞也緊隨其後,“喔、喔、喔”地叫開了。
這隻老公雞是西邨家的,它的工作責任性特強,打鳴從不誤時。在冬日裡它總是在太陽出來之前一個半時辰打第一次鳴,按時間計算,是在拂曉前的三點四十分左右,而且它每天的第一聲鳴叫誤差不超過五分鐘。西村裡周圍鄰居家的公雞都公認它是它們的權威和統帥,從不敢趕在它前面打鳴的,總是在老公雞發了訊號以後才跟著呼號,就像運動員聽到發令槍聲後起跑一樣,開始嚎叫,一陣高過一陣,叫個不停。
但是西村的人們都知道,不是這些小公雞謙虛,更不是它們經過訓練服從指揮,實在是它們生得笨又偷懶而造成的。不說準點不準點,單憑老公雞鳴叫的聲音,高亢、嘹亮,就讓跟在它後面呼號的其它公雞們汗顏而佩服。這令西邨的父親徐雪森很感自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