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一期《現代》上。”
“必須的,下期雜誌咱們開一個新詩專欄!”施蟄存說。
施蟄存屬於周赫煊的鐵桿粉絲,非常喜歡他之前的幾首朦朧詩,現在當然要力挺偶像的詩歌新作。
至於杜衡嘛,他是個小說家,關於他最轟動的事蹟,就是引起了“第三種人”的爭論。他去年寫文章說,自己是居於反動文藝和左翼文藝間的第三種人,結果引起文壇大混戰,連魯迅、瞿秋白等人都加入了戰鬥。
這件事咱們在前文提到過,始作俑者就是杜衡。此君就像是後世貼吧炸魚的,丟擲一個奇葩的觀點就撤,炸出一堆旁觀者互噴,他這個挑事的卻站在旁邊看熱鬧。
杜衡笑著說:“詩歌點評你來寫,我去給周先生寫信。”
周赫煊丟擲《讚美》這首詩,恰好遇到了詩壇革新的關鍵點,想不引起轟動都不行,估計“現代派”詩歌要因此提前成型了。
602【開山祖師】
北平,簡陋的北大宿舍裡。
由於正值暑假期間,整棟宿舍樓非常冷清,連鬼影子都見不著幾個。
“啪!”
孫作雲拍死一隻蚊子,將注意力重新轉移到稿紙上。他袒露著上半身,穿著一條短褲,腳上是一雙劣質拖鞋,折磨樣要多吊絲就有多吊絲。但是,他正在撰寫的這篇文章,註定載入中國近代文學史冊。
孫作雲出生於東北遼寧,也即是說,他現在是個流亡學生。
他的大學生涯非常曲折坎坷,19歲時畢業於東北大學附中,本來可以免試保送進入東北大學。但他卻孤身前往上海,憑本事靠近了復旦大學。
孫作雲在復旦讀了不到一年的書,突然“一二八事變”爆發,日寇悍然入侵上海。復旦學生們發起組織義勇軍,孫作雲毅然投筆從戎,棄學加入了積極抗日的十九路軍,負責給前線殺敵的將士們運送彈藥。
這一仗打得稀裡糊塗,中日兩國居然和平休戰了,復旦的學生軍也隨之解散。
孫作雲他們這些學生就尷尬了,當兵當不成,上學也上不成。一氣之下,孫作雲乾脆跑去北邊,當年就順利考入北大讀書。
孫作雲馬上就要讀大三了,他前些天看到周赫煊的新詩《讚美》,於是決定寫一點什麼。
就當是,提前寫畢業論文吧。
書桌上擺著十多本參考書,外加厚厚的一摞雜誌,孫作雲下筆如有神,很快稿紙上就出現一行行鋼筆字
“《論‘現代派’詩》
(一)中國新詩的演變三階段
從胡適先生的《嘗試集》算起,新詩到現在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到現在新詩走到最迷亂的道路,新作家們又各自標新立異,而新詩形式的不固定,也是造成混亂原因之一……
我把新詩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郭沫若時代,2聞一多時代,3周赫煊時代。
第一期:郭沫若時代的作家,非常多,也非常龐雜。不過這時代的詩,意境與內容,儘管彼此不同,但其共通的特點是形式的不固定,不講韻腳……
第二期:以聞一多與徐志摩兩先生為代表。徐先生的詩歌特點是流利,清瑩,華麗……和聞先生同派的詩人是陳夢家先生。陳先生的詩,意境與形式並茂,且不為人藩籬,最能表現自我的一位詩人……這一派詩的特點,是形式的勻整,音節的調葉,且取材亦較他人為高。
第三期:以周赫煊先生為代表,和周先生同派的有戴望舒、施蟄存、李金髮等先生。這派詩的開端,是周先生的《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簡單的兩句話道盡了人間醜惡。這首詩用新奇瑰麗的意象,給後來的詩人們帶來許多影響。這派詩是現在國內詩壇上最風行的詩式,特別從一九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