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的執行;
佛教本應勸人向善、普度眾生,然而唐末五代時期,佛門弟子卻大多是仗著佛教的便利,藉機斂財、盤剝百姓、逃稅逃役之輩;真正參佛悟禪之人卻少之又少;
國家征戰需要大量的糧食和兵源,但是當時國家稅收和徵兵役都十分困難,眾多的佛寺掛靠了大量百姓,他們借佛門的庇佑,不交賦稅,不服兵役。
柴榮既痛恨這些褻瀆佛祖、敗壞佛教的行為,又痛恨這些對國家財政收入和兵役徭役造成重大損失的敗類;
柴榮是在馬背上得天下的,他一生縱橫四海雷厲風行,不太相信這些宗教鬼神輪迴之說,所以從他一即位開始,就對佛教抱著敵對的態度。
除此之外後周世宗柴榮滅佛的背景還有一個方面,就是當時天下寺院數量太多,而進入寺院當和尚的人也非常多,這些人一定程度上使勞動力人數下降。
他們紛紛進入寺院當和尚就不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了。所以後週週世宗決心把多餘的勞動力從寺院中解放出來,讓他們促進國家的農業生產提高糧食產量,從而為國家發展打牢穩固的基礎,。
後周顯德二年五月,周世宗柴榮昭告天下,“非敕賜寺額者皆廢之,融化寺廟銅像,鑄成銅錢和兵器,不能背誦三卷經書者立刻還俗”至此之後,眾寺院受到重大的打擊,少林寺也未能倖免,直到趙匡胤建立大宋後,才得以慢慢恢復元氣;
宋朝前兩位官家,雖不像周世宗柴榮那樣對佛教嚴酷打壓,但也並沒有像唐朝的那些皇帝一樣崇佛。所有少林派在宋初一直不溫不火,沒有了往日的榮光;
直到雍熙三年宋軍北伐契丹時,少林派也遣人隨其他江湖門派一同參與北伐,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朝廷念其功德,才對少林派多了一些賞賜與政策上的寬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