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君臣每逢子日和卯日只吃稷米飯和菜湯,不吃葷食,以表示戒懼,警惕自己不要重蹈亡國的覆轍。引文不見於今本《周禮》,參見《禮記·玉藻》。
【譯文】
千萬個秋夏季節,雷雨沒有斷絕過,如果認為雷雨是天發怒的表現嗎?
這樣的話,那麼皇天年年都在發怒了。初春時節陽氣開始散發出來,雷聲開始發作,到秋夏時節陽氣發展到極點而雷電擊斷樹木。如果說秋夏時節的雷是天大怒的表現的話,那麼正月的雷是天小怒的表現嗎?雷是天發怒的表現,雨是天施恩的表現。假如天為周公發怒,只應當打雷,不應當下雨。現今雷雨一齊來,難道上天又發怒又高興嗎?“孔子在弔喪的這天哭泣過,就不再唱歌了。”《周禮》上說:“逢子日、卯日只吃稷米飯和菜湯。”這是不同時做哀傷和歡樂的事情。既然不同時做哀傷和歡樂的事情,上天的高興和發怒反而會同時表現出來嗎?
【原文】
55·6秦始皇帝東封岱嶽(1),雷雨暴至(2)。劉媼息大澤(3),雷雨晦冥(4)。始皇無道,自同前聖,治亂自謂太平,天怒可也。劉媼息大澤,夢與神遇,是生高祖(5),何怒於生聖人而為雷雨乎?堯時大風為害,堯激大風於青丘之野(6)。舜入大麓(7),烈風雷雨(8)。堯、舜,世之隆主(9),何過於天,天為風雨也?
【註釋】
(1)岱嶽:即泰山。封岱嶽:登泰山築壇祭天。
(2)以上事參見《史記·秦始皇本紀》。《本紀》雲:“二十八年,始皇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下,風雨暴至,休於樹下。”
(3)媼(ǎo襖):古代對老年婦女的尊稱。劉媼:指漢高祖劉邦的母親。
(4)以上事參見《史記·高祖本紀》。
(5)高祖:漢高祖劉邦。參見3·4注(11)。
(6)激:據《淮南子·本經訓》:“堯時九嬰大風皆為民害,堯乃使羿繳大風於青丘之野”當作“繳”。繳(huó濁):系在箭尾的生絲繩,這裡是射的意思。大風:這裡指風伯,主管風的神。青丘:傳說中的古地名。《逸周書·王會解》孔晁曰:“青丘,海東地名。”以上事參見《淮南子·本經訓》。
(7)大麓:官名。指守深山老林的小官。《說文》:“麓,一曰守山林吏也。”舜入大麓:傳說堯準備讓位給舜,於是先讓舜到深山老林中去經受考驗。舜遇到烈風雷雨而不迷途。
(8)以上事參見《尚書·舜典》。
(9)隆:盛,這裡指道德非常高尚。
【譯文】
秦始皇帝登泰山築壇祭天,雷雨突然出現。劉媼在大澤中休息,出現雷雨天色昏暗。秦始皇是無道君王,卻自稱同前世的聖人一樣,國家統治得很亂還自認為太平,上天為此發怒還可以說得過去。劉媼在大澤中休息,夢中與神人交合,於是生下了漢高祖,上天對於生聖人為什麼還要發怒而降雷雨呢?堯的時候大風造成災害,堯射風伯於青丘的郊外。舜進入深山老林當守林小吏,在狂風雷雨的時候也不迷誤。堯和舜是世間道德高尚的君王,對上天有什麼過錯,而上天要對他們刮狂風、下暴雨呢?
【原文】
55·7大旱,《春秋》雩祭;又董仲舒設土龍,以類招氣(1)。如天應雩、龍,必為雷雨。何則?秋夏之雨,與雷俱也。必從《春秋》、仲舒之術,則大雩、龍,求怒天乎?師曠奏《白雪》之曲(2),雷電下擊;鼓《清角》之音(3),風雨暴至(4)。苟為雷雨為天怒,天何憎於《白雪》、《清角》,而怒師曠為之乎?此雷雨之難也。
【註釋】
(1)以類招氣:指用同屬陰類的土龍來招致下雨的陰氣。參見本書《亂龍篇》。